Thursday, February 11, 2010

太虛大師全書 T01_260.pdf, Page 9, 10, 11

http://buddhaway.net
乘二宗.
第三節 唐末以來之變遷
唐武宗毀佛教而各宗衰落,禪宗以簡單易行,恢復後遂獨盛弘,入宋之後,影響為宋明理學,與中國之 思想界發生極大關係.他若天臺宗,華嚴宗之學說,趙宋以來亦流傳不絕,而亦為較能調和中國思想者.至深入通俗之心理者,則為三世因果六道輪迴之說.普及民 間者,則為密宗餘流之懺燄,與淨土宗之度亡.歷元明而入清,禪宗既衰,求簡易篤切之行,頗有會歸淨土宗之勢.而南山律宗,在宋及明清間亦有繼承之者,故至 今猶不絕焉.元有西藏之紅派喇嘛,明清有蒙藏之黃派喇嘛,皆曾入居於中國之北方各省,但與華土僧俗皆未發生大關係,近二十年來,以日本及南洋西洋之交通便 利,思想輸灌之影響,先以恢復初唐之故有,進之遍究全藏,旁探鍚蘭,西藏,而溯巴利文,梵文原典,當非復宗派傳統之可拘蔽,而入世界佛學之新時代矣.

第四章 各地之佛學略史
第一節 鍚蘭緬甸暹羅等處之佛學
鍚 蘭古譯獅子國,緬甸古雲金地,在佛寂二百年間阿育王時,已分派摩西陀等傳教其處,其所傳者為本上座部,自是相承,在錫蘭代出高德,繼續發展,今印度小乘各 部皆已不傳,而錫蘭獨能保存碩果,分流於緬甸暹羅等處,實足為現存世界各佛學系中之一大系,不唯印度佛教之重興,須以其為樞紐,而駸駸且由之駛向西洋入歐 美二洲.除美國西部因日本僧之傳教,漸有信行佛教者外,其他則於佛說雖頗有研究,但研究學理而已,未足以雲信受奉行於佛教也.有之則唯英德美法人於錫蘭出 家為比丘,及由錫蘭比丘傳教於英德美法耳.著者前年走巴黎之後,日本始派僧往,與法之希爾筏勒肥等設立日法佛學院.暹羅為純信佛教之國,亦為亞南僅存之獨 立國,然其佛教之學理與奉行之儀式,大抵猶以錫蘭為標準.觀之巴黎等東方博物館所陳發掘其古物,如爪哇等南洋各島,今盛行回教之處,在昔皆佛教之流傳地. 其所傳悉出於錫蘭否,則猶難考定.且於何時及何故而致變成回教教區,亦無可知.錫蘭等處,小乘佛教,頗稱純粹,近來之世界運動,亦殊可觀.雖不慮其有攙雜 異教異學之虞,而彼之決然排斥大乘為非佛說,則未嘗非大乘法昌明之梗.故華僧宜多往留學其長處,並以大乘佛法輸入焉.

第二節 西藏尼泊爾蒙古等處之佛學
印 度今僅存之佛教區,殆唯孟加拉山地.尼泊爾雖近佛本生地,且殘存之梵文經典,時有足資參證者,然今所傳行之佛教,蓋與蒙古,青海,同奉西藏為法式,故西藏 為今大地現存佛教之又一大系.佛教之傳入西藏,始於何時不明,然至我國李唐時,始盛行不替.其文字亦由佛學輸入,仿梵文造成.唐初藏汗蘇朗司登娶唐文成公 主及尼泊爾王女為妃,二妃皆崇佛,汗建大昭寺小昭寺等,佛事甚盛,至蘇朗司登第五世時,命使請北印度蓮華生上師入藏,遂大興密宗,茲後相承流布,即為西藏 之紅喇嘛派.大元帝師之癹思巴上師,亦藏僧之高德,蒙古字由彼而製.紅派盛極之後,由濫而衰.至明初有宗喀巴大師注重教理及戒律,革紅派躐等濫雜之弊,遂 別為黃喇嘛派,建布達拉宮及三大寺等.後出四人,即達賴,班禪,哲布尊丹巴,章嘉,如次分領前藏,後藏,外蒙,內蒙之教區,代代轉生以行教化,遂成近四五 百年來蒙滿及西藏青海之特殊佛教.他若印度東北之新疆,與西北之阿富汗,及西方之波斯等,在昔皆嘗為佛教傳布之地, 然今則已變為回教教區矣.

第三節 朝鮮日本臺灣安南之佛學
朝 鮮乃包括高勾麗,新羅,百濟之三國者.最早為高勾麗,秦符堅始遣道順送經像與麗王小獸林,即建寺居之.後十二年由梵僧摩羅難陀傳入百濟,後五十年由高勾麗 傳新羅.後百年當唐武後間,新羅文武王滅麗濟統而為一,元曉等盛傳華嚴.逮王建興,滅新羅復號高麗,中國經五代之亂,高麗頗興盛,宋初自彼取回散失之天臺 賢首章疏.又有沙門三十餘人,詣杭從永明智覺禪師稟受宗鏡錄,是為朝鮮有禪宗之始.

Page 09 of 260

宋真宗時,刻麗藏最稱善本.明初李成桂滅王氏建號朝鮮,儒道當權,佛法蕭寥已極.按朝鮮佛學皆傳自中國,今存一,漸派,持戒誦經以種佛因;二,頓派,一心念佛以生淨土,近年合三十餘本山,設立中央教務院,嘗開東亞佛教聯合會,頗有振興之兆.
日 本佛教,由朝鮮或中國傳入.其傳承自中國者,為四分律宗,三論宗,唯識宗,華嚴宗,法華宗,真言宗,淨土宗,與禪之臨濟宗,曹洞宗,黃檗宗,雖或盛或衰, 大抵迄今猶傳持不替.而發達昌明者,要推淨土,法華,真言,曹洞,故由淨土宗轉出之日本新宗派,則有真宗之東西本願寺派等,又有融通念佛宗及時宗,皆淨土 支流.由法華轉出者,則為日蓮宗.真言有東密,臺密,東密又有古義,新義.於僧制改成通俗,始淨土真宗,明治維新以來,各宗皆然.然佛教教育蔚興,由歐, 梵,巴,藏文探佛教原典,頗有進步.至臺灣則承中國及日本之餘緒,安南亦僅接中國暹羅之末流,無何發展.然日本等,昔可歸於佛學之中國系中者也.

學 理
第一章 因緣所生法(五乘共學)
第 一節 總 論因緣所生法,是佛法之大宗,五乘之共學.以佛之說法,應聞法者根機而說,大致分為五類:一,人乘,人乘中之聖即是聖人.二,超出人類之天乘,佛說之天與 別種宗教所祟天神不同,乃三界中一種勝過人間之超人世界.此為世間二乘.更有一種人,以生天猶有限量窮盡,欲求永離流轉,於是有出世三乘法,出世三乘法 者,目的在解脫生死得永久安寧.一,聲聞乘,以依佛說法音聲,始發心覺悟得解脫故.二,闢支佛乘,闢支佛譯言獨覺,亦曰緣覺.聲聞乘聞佛說四諦,從苦諦上 悟入,而闢支佛乘由集諦上悟入.故較聲聞乘為深.以由苦之緣起悟入,故曰緣覺,以無須聽法亦得悟了,故亦曰獨覺.然以獨覺而不遍覺有情,放下於佛乘.三, 由此以上有佛乘,菩薩乘,故曰五乘.以其根器不同,依佛教法所解學理亦不同,然以皆為佛教之學理,故有五乘共通之學理也.共通學理者何?即五乘共明「因緣 所生法」之義也.因緣所生法,亦曰諸法因緣生.此所雲法,遍於五乘,以世出世間法皆因緣所生故.此中先明法字義,法者,義言軌持,軌者,軌範他解,持者, 任持自性.自性猶雲自體,如筆有筆之自體,以不失自體,故能軌他心使了解其為筆也.如鉛筆自體不失,即可使他物了解其為鉛筆.具此二義,皆名曰法.無論事 事物物,一切所有皆可曰法,非但「有」者是法,即「無」亦是法.故法之範圍,極為寬廣.法之分類有數種,大分之曰有法,無法.在有法中,曰有為法,無為 法.在有為法中分二,一,心法,二,色法.佛典所謂法界諸法,即一切法之總稱,如普通言宇宙萬有是.此中因緣所生法之法,是指有為法,然無法與無為法亦不 離此.以無為法即有為法之真實性故,以無法即因緣所生法之已過或未來.或為因緣所生法上之假想,如龜毛免角.故因緣所生法,雖包有無諸法,而此雲因緣所生 法,則專就有為法說.因緣者,或合因緣為一名辭,或單曰因,或單曰緣,佛典中常見之,此處當分開講.合因與緣通稱曰緣者,有四,緣者,彼法對於此法有力能 生,則彼法對此法即曰緣.一,因緣,二,增上緣,三,所緣緣,四,等無間緣.第一種因緣即因,下三種即緣.有為法分心法色法,心法即精神,色法即物質.色 法有因緣,增上緣即可生起,而在心法中須加所緣緣及等無間緣.此二者本可包於增上緣中,以其在心法中殊重要故,別分為二.
因緣細講頗奧,淺言之, 即就作因之本身,轉成所生之法者曰因.佛典雖皆講因緣,而法相唯識之瑜伽師地論,成唯識論等,講較精詳.萬有因緣,即阿賴耶識中之種子,此識如地中藏有能 生一切草木之種子.此能生之種子,謂之親因緣,餘則增上緣也.譬之草木,種子為親因緣,日光水土皆增上緣也.然依真義釋之,草木種子仍非親因緣,亦是增上 緣,真因緣乃阿賴耶識中能生起諸法之種子也.

Page 10 of 260

增上緣,乃依別種已生起之物為助起耳.依佛法看,通俗所謂因,都非藏識種子,祗是巳現之法,是對於此法相助而生,即是增上緣.有一種是順益增上 緣,有一種是違損增上緣,以有彼法能使此法之或生或滅,增加勝進,故曰增上緣.此增上緣有必要或不必要之別,其不必要之增上緣,非但增長此法者為增上緣, 或阻障此法生長,破壞此法存立,亦屬違損增上緣,故增上緣義極寬泛.鉛筆有鉛有木,推此鉛此木之成因無窮無盡,故無論講何種法,必皆講完宇宙諸法,而後始 全.然祗就得成此法直接必要之增上緣言,則有限量可語耳.
心法者,能了知能識別之功能也.成此能知識之知識,必有被知識所知之法,苟無此法,則知 識不能成立,是即所緣緣.所緣,即所思維所觀察之謂,必有所思察之法,為有力能生之緣,始能有此知識.吾人有一知識,必有一所知識之必要條件,是曰所緣 緣,此所緣緣,亦即知識上之所有,非在知識之外,所緣緣與知識不分先後,是心法中所知之一分法也.
等無間緣,等者同類為義,無間者無間隔義,以先 後兩同類法中無所間隔故.──世人以色法有空間分位,而心法但時間分位,──如佛法中說一念一剎那,皆指極短的時分,謂一生即滅,此時間中謂之一念心,一 剎那心.心法之生滅並非單純,故曰一聚.要前一聚心法滅下,後一聚心法始能生起,即如意識生起,前一剎那意識心聚未滅,則後一剎那意識心聚不生,此前念之 滅,即後念能生之緣,故心法無空間關係,惟有時間關係.然此念念開導,不必連接無斷,而以中無間隔故曰無間.時分是依心識流動剎那生滅而假設,吾人平時所 覺心境,皆現前生滅相續之意識境,至無意識生滅時,如睡眠無夢,或一小時乃至一年,皆無時間相可得.是故空間是物質假相,時分是心法生滅假相.
因 緣所生法,即宇宙萬有諸法.依佛法義,世間諸法皆因緣生,空無自性,世或言上帝造成,或言大梵天生,或言地水火風所生,或言陰陽太極生,或言原子電子生, 或說由虛空生;佛法不如是,以是諸論,皆執一端故.蓋凡因緣,亦所生法,即阿賴耶種子亦所生法,是故一切法皆因緣所生.而因緣又即為一切法,此關係之眾緣 無際無盡,故佛法明因緣生諸法真象,無邊無中,無始無終,一切分別對待之所執,皆安不上.世間之所執,於佛法明因緣所生法義上,都打破之.此五乘共通最低 限度所明──因緣所生法──之學理,今分說如下.

第二節 無始流轉
因緣所生法(法界諸法)即通常言世界萬有.因緣者,非於世界萬 有之外別有其物,因者以世界萬有為因,緣者亦以世界萬有為緣,是無邊無中,無始無終者,此諸法是有為生滅法,相續生滅,有似旋流.成唯識論雲:「恆轉如暴 流」,以剎那生滅,後一剎那即非前一剎那,是故世界萬有皆以生滅相續為相.其來無始,其去無終,皆以轉為義──轉有轉起轉現二義,轉起者,以轉而生起,轉 現者,以轉而顯現──.此無始流轉,亦即世界萬有諸法之真相.以無固定起時,故曰無始流,以剎那剎那流轉,故曰無始流轉.
一 心之分析在無始流轉中,心法最要,故先以分析.今分心為二部,一,心識,二,心所有法.心識又分二類,一,不恆行者,以不恆時現起流行,故曰不恆行,即指 眼耳鼻舌身意前六識言.成唯識論等說之甚詳,今不具述.二,恆行者,無一時不現起流行,故曰恆行,即末那識,阿賴耶識.末那識正翻意識,第六識亦名意識 者,以依第七識現起流行,故亦假末那識之意名.或翻末那為染污意者非是,意者恆審思量為義故.阿賴耶翻藏──亦雲第八識──,含藏一切法種子,即因緣中之 因.所有能生諸法功力,即曰種子,萬法之因藏在此識中,故曰能藏識.又以隱藏在有情根身之中,為有情根身及器界之所藏,故曰所藏識.兩類八種心識略如此.

Page 11 of 260

Posted via email from Buddhaway.net's posterous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