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February 18, 2010

太虛大師全書 第一編佛法總學 概論 | 三 佛法導言 | 四 佛乘宗要論 T01_260.pdf Page 30, 31, 32

求大乘道者,本不限在家出家。然其最初求悟入時事同,既悟入則出家者當修沙門行,具無漏戒定慧功德;在家者隨其出處之地位,修己利人,行菩薩道。要之,在家當自行教人興崇十善福,出家當自行教人修證二空慧,壹以真覺大悲為本,則此皆是大乘之方便行門也。──是謂略說大乘要義。
四 小乘與大乘之關係問曰:然則小乘亦是大乘方便行耶?答曰:如是!人乘天乘為利生法,聲聞乘獨覺乘為出世法;用利生法依福善捨罪惡,用出世法依空慧捨福善,一切捨則一切不生,大乘自體相用斯圓顯矣。未悟入大乘而信佛學佛,具修人天聲聞獨覺乘法,則為假名菩薩權乘,即天臺所判藏教通教及別教地前之菩薩也。抑小乘法,一一針對為入大乘而設:生不了其所始,死不了其所終(此非得夙命智可了,若阿羅漢能知八萬大劫死此生彼之事,然八萬大劫初生何所始,八萬大劫後,又死何所終,仍不能了),非最切之無明苦耶?故修佛法者,皆從此發心,從此懷疑,從此參究,忽離妄念觸證真心,則悟一切諸法皆涅槃相,一切眾生皆菩提相。情不能入,緣莫能到,本無所欣,為何所厭!故曰了生死苦,發菩提心。情愛因乎執我,執我則雖行慈悲而終有我相為礙(孔耶等諸人天教所行者不能出此),如慈母之愛子,以子由我勞苦而得,復有期望孝養我念,亦因我愛而起。故非離貪愛而證無生我,不成平等大慈同體大悲;而滅盡生死煩惱,則正令離繫自由得起無邊方便解脫行也。唯小乘人由初不覺,依妄想觀無常苦空無我不淨生厭,乃但趣取滅盡,違背圓通,不知觀苦是佛令發志求道方便耳。然有大善知識,則對於出家求道者,正可為說小乘令依修入,既修入則一轉即得成佛菩薩。故法華會上一切聲聞無不授記成佛,蓋小乘正是入大乘之方便行,小乘究竟之涅槃即大乘方便淨涅槃也。顧後代人師,既不能令人信奉如佛,又不能保其現身得成阿羅漢,則無甯先令悟大乘心耳。唯小乘正是入大乘方便,是以「無生死可出無涅槃可證」等言,非未入大乘貪玩生死之凡夫可得執著;而「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之說,亦非誇妄之徒可得自擬。故大涅槃經中,佛對諸小果人則說常樂我淨,而對諸外道人還說無常苦空無我不淨,蓋外道未度脫生死煩惱,則依其生死妄想心計度貪著常樂我淨,反引發塵勞增益其苦惱,名運糞入不名運糞出也。

五 佛法與人世之關係
問曰:佛法行世之益如何?答曰:佛法乃盡法界眾生界唯一真正之宗教。凡世間教化兼道理德行而言,能為道理德行宗極之本源,能為道理德行宗歸而究竟,謂之宗教,此非佛法無足當者,異乎諂媚庸陋之天人小教也!其利益人間也,高者深悟二空而通聖性,廣修萬行而福民生,解脫煩憂,開豁神智,疑畏消滅,意志清明;次亦信祟因果,戒除罪惡,修習悲敬,施濟群眾。蓋其上者為餘宗之所無,而其下者統他教之所有,則人天乘十善法也。十善兼乎戒定,析為十戒十定,一一戒一一定各有四種通德。戒四通德,十戒為本,則戒殘殺、戒偷盜、戒淫亂、戒妄言、戒綺語、戒惡口、戒異舌、戒慳貪、戒嗔恚、戒邪慢是也。助成之者,為忍辱德。戒之增上則為施捨,一、修救護行(此無畏施,若救放生命,弭息兵災,除暴安良,成仁取義等),二、修利樂行(此為財施,若保幼、養老、恤貧、濟苦等),三、修禮義行(改良風俗,整齊文化),四、修喜捨心,五、修慈悲心,六、修正信心(於常常時,於恆恆時,誠敬圓滿成就聖尊,誠敬真實深妙正法,誠敬律儀和悅淨眾)。助成之者,為精勤德。定四通德,十定為本,一、薄欲未發定,二、離生喜樂定,三、定生喜樂定,四、離喜妙樂定,五、捨念清淨定,六、有色無想定,七、空無邊處定,八、識無邊處定,九、行不行處定,十、想非想處定。助成之者,為安忍德。定之策發則為厭捨,謂厭捨戲鬧,厭捨聲囂,厭捨尋伺,厭捨喜掉,厭捨樂著,厭捨意想,厭捨色身,厭捨空境,厭捨空識,厭捨空行,展轉階升也。助成之者,為精進德。十定是天乘法,人間教者學者已鮮聞名,況解其義!而保傅人道,則十戒盡矣。然志為人倫師法者,雖未能成平等大慈同體大悲,當修得離生喜樂定,涵養宏暢其慈悲喜護心,漸令充滿一天地間。蓋必通乎天德,然後聖乎人性,若孔氏之所謂「克己復禮歸仁」,顏氏修之得三月不違仁,亦殆庶幾矣。然此猶是人天業行,非有成出世心證無生法持真如性德藏乎其上者,則其源不清,其流雜染,而未足宗極宗歸,故必得出家專修增上戒心慧學之苾芻住持佛法,建人心正信善根也。至夫應真大士,隨俗利生,則形類無定,莫可情求矣!

六 佛法與中國之關係
問曰:佛教在今中華民國當求如何利益國群?答曰:凡宗教超乎人生而普度人生,故不當有國界之見。孟軻生乎戰國,世風同乎今代,彼僅為宗師仲尼以重其言者,猶不直粱惠王「何以利吾國」之國家主義,祗曰「有仁義而已矣」,況釋迦清淨正教哉!故住持佛教之苾芻,不應心縈國家社會,效流俗耑耑分別乎私德公德,亦普教人人崇修十戒善,令皆成正士君子耳。雖然,即此所以裨益國群者,已大莫能京。大群之良,本乎小己之良,亦近世言群學者所能道;宗教淑其小己以正乎德,政治齊其大群以利乎用,喻之以醫,宗教化民,究物理而明藥性也,政治持國,和藥品而醫身病也(國家教育亦政治攝,士農工賈皆政治業)。然在信佛居俗之士,本其愛國群心,則當字曰中華民國佛教,率民崇奉,以令眾志歸極乎一,鞏固國家機體,煥發國民精神,譬夫日光雖不�幽谷生,而集幽谷者則當寶之為吾谷明也。
理雖如是,但今震旦沙門,有未可自安於此者。佛法施行一切國土,貴適乎時而當乎機,隨順差別必觀因緣。就吾國言,中國今為宇內貧弱危困之國,民心苟惰,政治飄搖,風化凌夷,生業艱苦,於是張揚愛國,尊獎利群,迺以圖存。凡為自淑,非有封豕長蛇之行,食人壑鄰之事,唯善無惡不違正義,救存援溺當賦同舟。是故沙門既悟我我所空,尤當持諸幻有乃至血肉骨髓,作法施財施無畏施,供養國家,利濟社會。奮大勇猛,運常精進,國群有益罔不趨興,先之勞之,無或稍懈,備世之急,脫民於險,此其一也。今世諸國森列,弭爭乏術,有一不能獨立者則群起分奪,大亂斯成。中國土廣且肥,民眾無匹,若非有以自衛自存足持一時趨勢之平,則將召禍地球;而擾害人倫者,雖至強者盡成虎狼,弱者皆化蟲沙,猶難底止。故今救護中華民國,即是救護大地人類。然非振導國中人人靡不尚行愛國利群,無以救護中華民國,則沙門之當勇施國民哀拯世人益不容已,此其二也。就吾教言,中國晚唐以來,達人雖眾,陋儒亦多,每肆狂言闢佛,陰盜陽憎,心奉口違。故考民俗風習,雖皆信行佛教,而多不居為佛教徒,唯任出家二眾僧尼遊乎方外,若存若亡,鮮在家眾持續傳守,且時或凌折之。故我佛聲光雖嘗大振乎隋唐,浸衰者遠,淪替及茲,已成千鈞一髮之勢。今後全球當趨佛教是宗,現今中國有待佛教尤殷。顧佛教有墜落之憂,唯沙門負恢振之責。然則報酬佛恩,興建法幢,攝化國民,開導世人,其可不勇猛精進於菩薩涉俗利生行乎!此又其一。今世異學異教風發泉湧,各稱道真自成宗尚,互偏標榜競為朋黨。而中國人心當此泛應繁變之勢會,倀倀乎莫知所皈依,較餘土為尤甚。顛倒東西,淆混黑白,既目瞇而意醉,乃冥趨以盲從,唯煖赫強盛之是崇,唯淫樂遊戲之是美,嫥嫥乎澆習之形好,逐逐乎流譽之誇誕;真實之道理,淳淨之德行,反回遹惑亂而靡敢尊親。悲矣群瞽!痛哉眾狂,天下斯傾,大道其沉!勢非恆俗庸化之士可能挽回圖救千一。菩提所緣緣苦眾生,佛言「唯度迷情方順佛心」,則正須以超世之身,轉適群機,廣行四攝,集大法眾,結大法會,震大法雷,作大法事,捧佛日於虞淵,啟人心之正信,此又其一。以故未可拘守沙門苾芻杜多苦行,唯幽閒清淨端居之是安。古師聖天、圭峰、大慧、紫柏,近德松風、月照,斯堪法矣!異日人心晉善世道康和,如來正教普被全球,多有在家菩薩宏修十善信護三尊,則出家者固應專習無上希有之法,精嚴無漏真淨之行,剋獲聖果現身作證,以供天人神鬼瞻仰讚歎祟奉尊敬,雖然,蠖不屈不伸,行不冥不昭,今此有能剋證無生法忍,現大士莊嚴相好殊勝尊特神通身,開化甯不尤廣?在行者宜自知時耳!

七 中國佛教之整建與發揚
處今中華民國佛教四眾信人,則當請政府廢寺廟管理條例,參酌佛教總會教章,重建立佛教會。內以真實研究佛法道德,整肅僧眾,清淨律儀;外以勤勇施行慈善事業,輯和國民,淳正風化,廣興國民教育,陶鑄國民人格,一洗揜偷瑣陋委靡頹唐之習,令世人之耳目一新。則佛法可綸貫僧俗,布攝歐亞,同發本真大乘信心,咸歸自性平等覺海。

(附註)本論為普陀關中最早之作,四年秋季即印行流通。亦名佛乘導言或佛學導言,為佛乘宗要論所本。

佛乘宗要論(註一)
──民國九年六月在廣州講經會講──
緒 論 .......119
第一章 佛法的系統觀 .......119
第一節 厭離世間的 超出世間的 .......119
一 世間之名義
二 世間之範圍
三 出世與厭世
第二節 隨順世間的 救護世間的 .......128
第三節 由超出世間而救護世間的 .......128
第四節 擇滅惡世以創造美善的世間 .......128
第五節 吾之佛法的全系統觀 .......131

第二章 佛法的自利利他觀 .......132
第一節 唯有佛法有真正的自利 .......135
第二節 純以利他成就自利的佛法 .......135
第三節 為利他故先求自利的佛法 .......136
第四節 不分先後自他等利的佛法 .......136
第五節 唯佛法能真正的利他 .......136

第三章 佛法應化現代人心之需要 .......137
第一節 佛法契理適機之原則 .......137
第二節 佛法隨眾生現行的原則 .......138
第三節 佛教須應時設化的需要 .......139
第四節 中國民族於佛法的需要 .......139
第五節 現在人心於佛法的需要 .......142

第四章 佛法可說不可說 .......145
第一節 佛法的法 .......145
第二節 法性離言不可說 .......145
第三節 為令解行成果故巧施言說 .......146
第四節 轉法輪 .......146

The Society for Buddhist Education for Modern Time 佛教現代教育學會

↑ Grab this Headline Animator


http://revtwt.com/index.php?id=67984

Posted via email from Buddhaway.net's posterous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