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March 2, 2010

Page 66.67,68 T01_260.pdf 太虛大師全書 第一編 佛法總學 概論 | 五 佛陀學綱

平常所謂佛,是梵語佛陀二字的簡稱,意義是覺者,就像世間有學問的叫做學者一般。所以,有普遍大徹悟的叫做覺者,覺者是人類最高人格的表現──因為人是小宇宙,與大宇宙一致不二,以全宇宙為自體是人生最高的價值,能夠達到這個目的才是人生最高的意義;所以世界人類不可不求最高人格的實現───在人類得到最高覺悟的就是佛。佛是人類最高的模範,指示我們如何做人,如何進到超人地位,乃至如何做到完全覺悟。因此,信佛不是迷信,是徹底破迷,是趨向覺悟的。而且、佛並沒有說只我是佛,你們一切都應當信仰我。卻說凡有心靈覺知的皆有成佛的可能性。所以,佛是主張平等的,是主張人人都可以成佛的,人人成佛乃佛學的目的。就根本上說,佛法既不是宗教,也不是哲學,所以有人說佛法非宗教非哲學。佛法雖可以包括一切宗教、哲學,而卻又超出一切宗教,哲學之上。如別的宗教,信仰者不能與被信仰者平等,佛法卻不然。所以,佛教應該叫做佛法,不是宗教,不是哲學。
一 原理──現實主義(即法爾如是)
佛陀學的原理,用一種名詞把他表示出來,就是現實主義。宇宙間一切存在的事事物物,都可以謂之現,這些一切存在的事實,就叫做現實。所謂現實主義,依佛陀學的道理講,就是這些一切存在的事實,本來怎樣就明白他是怎樣,事實如何便還他如何。譬如花瓶就是花瓶,不能說是別樣。現實主義的標題下何以寫著「即法爾如是」呢?佛對於全宇宙完全覺悟,把全宇宙覺照得明明白白,所謂「洞見諸法實相」,也就是洞見全宇宙本來面目。全宇宙本來面目,在佛法上謂之法爾如是,就是說全宇宙一切存在的事實本來如此。其次,現實主義又可以說是佛陀無主義的主義。甚麼緣故呢?世間上的種種主義。是參加個人主觀和私見的,不是全宇宙公平無私和本來如是的;佛陀的現實主義,是全宇宙本來如此的真實主義,是非主觀無私見的,所以是無主義的主義。總結一句,就是佛用很巧妙的言語文字,把本來如此的現實說出來,叫做現實主義;也就是根據佛陀教義,說明宇宙一切存在事實的真相。上來說明現實主義的名稱所由來,此下再分開來講。
甲、現行實事,現是顯現出來,是現在有。譬如現在有世界,現在有人類,現在有萬物。現前事物,無時不在流行變化中,不是一種固定的。宇宙間一切事事物物,大至世界小至一微塵,都在流行變化,所以叫他做現行實事。譬如人的一生,何年何月何日生,何年何月何日死;物件的何時成何時壞;推而廣之,地球也是多少年數成多少年數壞;再講遠些,到太陽也有成時壞時;所以世事都有成壞、生死的一定限量。見到如此,還沒有見到真相,因為宇宙萬有不但是時時刻刻變化而已。一切顯現的事物,生滅起伏,流行變化,如流水一般。這個變化之流,可以謂之生命之流。所以全宇宙一切存在的事實,都是大小相通,前後相生,剎那生滅相續的(最短的時間謂之剎那)。這種流變之理,依近代科學的研究,不但不違背,反而證明是很真實的。科學分析事物為分子、原子、電子等類,電子有陰陽性,是時刻有變化的;由此可見萬物流行不息──科學的昌達,對於佛學雖有證明的地方,但科學是根據五官感覺而佛學是直接覺知的──。這才是見到宇宙的真相,即是宇宙現行的實事。
其次、人類的生命,其來無始,不是那年生後才有的;一生不過是生命流所現出來的一節,不是他的全體,如長江的一段一般。一生一死,不過是生命流的一種變化假相。一切事物亦如此,時時刻刻變化而又永久相續不斷。能明白這種道理,即可以破除許多迷惑。
常人覺得人生是空虛的,無意義,無價值,除了飲食男女等以外,甚麼事都沒有。這樣迷惑的結果,思想高的自殺,低的以為人生目的在衣食住等欲求的滿足,所以全副精神用在追求生活的美滿享受上。因之,彼此相爭,使世界擾亂不已,爭鬥困苦的事情觸目皆是,結果引出世界大慘劫來。這是對於宇宙流變的真相不明白,就是不明白現行實事所致,都不是覺悟者。另外有一種人,推測世界上一定有一個創造者主宰者,創造主宰世界萬物,由此就產生宗教的迷信來,把人類本來的可能覺悟性障蔽,不能顯出。無始無終,循環無端,是所有事事物物的真相。不明白這種道理的,只看見生命流的一節,所以立出造物主等類的名稱來。但試問造物主是否一物?假如不是一物,就沒有自身,何以能造別物?假如也是一物,造物主是誰所造?如此,可見造物主不能成立。
要知世界萬物,都不用他物來造,而是生滅相續流行不息本來如是的。如能明白人生真相是這樣的無始無終,世界也是這樣的無始無終不是沒有生滅成壞,不過是流行不息循環不斷而已。這就可以把心量放大到無邊無量,心量放大就沒有執著而與宇宙真相契合。像這樣,現行實事無始無終,人生世界都如此,都是無始無終之生命的實現。過去一切行為為因,現在為果,現在一切行為又發生將來的結果,因果重重相續無盡,所以人生有不朽的價值!這種道理,不但學佛成佛要知道,就是要做有人格的人,有道德的人,也都應當明白,否則會生出許多煩惱來。照大乘道理說,先要做一個完善人,然後再進到超人的菩薩,再進到超超人的佛。想做一個完善人,對於現行實事,就不可不先明白;明白無始無終,才知道人生行為是永久相續不滅的,所行所為有不朽的意義,有不朽的價值。
乙、現事實性 現事,就是現行實事。把他仔細考察起來:一人或一屋都有個體,其實這個個體不是定性,也無獨立性;依佛法講,是因緣所生。譬如粉筆,是堊、水、人工、模型等眾緣湊合所成,有因還有緣,又如一莖草,是由種子、水、土、日光等所成,也是有因有緣;又如人生是生命之流,加上父母和合機緣,乃至水、土、日光、空氣等關係,大而言之,世界的成功,也是由於因緣─- 因是四大(色法)種子(化學上的原子電子),緣是一切眾生的業力──。由此推論,萬事萬物都是眾多因緣所成,無固定性,無獨立性。
像以上所說,人是聚合全宇宙一切而有所成功的,所以人是社會性的、宇宙性的,人的成功,就是宇宙的成功。古人說:「一言興邦,一言喪邦」,也就因為每一種行動都是交互錯綜的,都是互相影響發生關係的。再如世界的成功,是由於人類的業力,這是確實真理,並非玄想。譬如一個地方,都是有道德、有福氣的、自然可以造成一個好地方,否則只能造成一個壞地方。由此,可見人是社會性的、宇宙性的、並無一個實體我──自我性。
大聖大賢,把關於全社會的力量發揮出來,普遍於全人類全世界,能夠由人為轉移一切;所以人對於社會的一切行動,不可不審慎。因為人的行為業力,不但影響於人類,而且還影響於全世界(世界也是業力為緣所成)。可見人無我性,是社會性、宇宙性,所以一言一行能夠影響全社會全世界。既然知道人無自我性,依此道理做事,自有公平性,即成大公無我;因為大公無我,就是人生宇宙的實性。
平常人認定自我,自私自利,鬥爭不已,以致世界不安,人生無甯日。其實人類是應該互助的,不是應該鬥爭的。孫中山先生所講的三民主義,也講到此處,說鬥爭是社會的病態,真正的人生態度是互相調和的。明白現實的真實性是社會性、宇宙性,是大公無我,由此發心做事,自然一切都是和平安樂。這個並非勉強造成,是宇宙萬有的真實性本來如此。佛陀學的原理,就在眾緣所成,本空無我。既明白人生宇宙的真相如此,知識方面就有智慧,行為方面也就把握到妥當做人的方法。
丙、現量實相 量是測量,能量的即是知識。用知識量度宇宙萬物,所以宇宙都是被量的。量有兩種:一現量,二比量。現量是直接知識到的,譬如看見顏色聽見聲音,是現在顯現的。比量是依據直接覺知而推知的,如望見茶而知止渴。量就是正確的知識,一點沒有錯誤的。歸納一句,現量是事實上的直接覺知,比量是理論上的推知。還有一種錯誤的量度,叫做非量,是不正確的知識。依科學上的知識,平常的知識,錯誤很多。又、世間的現量是部分的零碎的經驗,不是普遍的、完全的,這種缺陷可以由比量補足。比量有普遍性,而其缺陷是缺少確實性。有這兩種缺陷,所以常時發生錯誤。譬如古代政治制度,在當時的環境�,是適用的;當時的人,雖然認為天經地義,現在卻不能適用。可知比量遠離確實性,就會發生流弊,甚至由錯誤而生苦痛。
真正的現量,是完全的普遍的直接知識,不用推論而足以彌補平常知識的缺陷。準於現量的實相,就是人生宇宙萬有的真實相,也就是佛陀最高覺悟的無分別智的境界。相對的知識,譬如黑白的知識是有分別的,不完全不普遍而且是相對的。佛學上所要成功的智慧,是要將相對的不完全的超越而成為完全普遍的知識──一切智。成功此智,是佛法上的目的。學佛,即是學得此完全智慧的方法。得到此智,親切證明宇宙人生的實相,能夠了知的覺悟性完全發揮。這就是學佛的理由。因為人生的苦痛由於錯誤,沒有真正的現量而來;假如證成了此智,就一切迷妄已去,一切苦痛皆無。至於這佛智如何而得,就必須用深刻的修持工夫。前兩重還可以用理論解釋他,第三重必須依法實行。人人可成,但須有適當的方法。修積成功,達到成佛目的,是佛學的最精要處。
丁、現變實力 全宇宙中一切顯然的存在的事事物物,都是隨時變化的,而變化的當中有一種能變的力量,這就是現變實力。平常誤會是神或造物主,依佛學說起來,這是錯誤的。須知能變的力量所謂「三界唯心,萬法唯識」,是心識的力量。萬有都變化,而真實變化的力量是人心乃至一切眾生心。人人有心所以人人自己能變化。都能自由自主,只要自己對於宇宙真相有相當的認識。立志力行,即可達到目的。大聖大賢英雄豪傑乃至發大願成佛,都能自由自主,不過看知識到何種地位而已。譬如唯物史觀,只看見唯物一方面的道理,不知道是欲望知識進步、發見發明漸多的緣故。由心識變化而人生行為變化,以致生產方法亦從而變化;乃至民族心理,人類知識,都是世界轉變的原因。故所有事物,都是隨心理知識變化的。講遠一點,天文學上所考究到的全宇宙,也確實是隨眾生心理的變化所顯現。試看佛學上修養相當的人,不能見的能見,不能聽的能聽,就因為心理的力量能衝過自然界的力量的緣故。總結一句,就是能變力在心。我們都有心,故都能自由自主的向上發達到最高成佛地位。簡約說,佛學不是消極的,厭世的或迷信的,而是發達人生到最高最圓滿的地位的。以最高成佛為模範,把人的本性實現出來,從人生體現出全宇宙的真相,才完成人的意義。
二 動機──平等主義(即大慈悲性)依前面所說的學理,可知人人都可以成佛,佛不只是被人信仰的,而是做人模範的。只要明白佛是如何發心,如何修行,如何成功,照著他去辦,就一樣的可以成佛。發心,就是動機。動機正當,後來所發生的行為結果必定圓滿;假如動機偏頗或者誤謬,結果也就必定不完善。成佛學佛的動機,就是平等主義,所謂「一切眾生悉皆平等」。就是近從人類,廣到宇宙間一切形形色色,體性悉皆平等。但在世法上看起來,並不如此,一類一類的分別是不平等的。像土石是無生機的,草木之類是有生機的,動物是有感情知覺的,到人類更有思想理性道德。這似乎沒平等可言。那末一切眾生之類悉皆平等,到底在何處見到呢?佛講實事實性完全平等,小自一微塵大至一世界,近自人類遠至一切眾生,都是流行不息的生命之流。在這點上悉皆平等。一切眾生皆有心,皆有現變實力,都有可以達到最高覺悟的可能性,就是佛性。
──依此點講,就一切平等。眾生都可以達到最高尚最圓滿的地位,佛的地位,並非超出一切人類之上。此項思想,與共和國的道理相合,如共和國民皆有做共和國元首的可能性,與君主國不合。佛的平等主義,是全宇宙界、全眾生界的平等主義。成佛的動機,是在全宇宙悉皆平等的地方發心,普為全宇宙一切眾生發心成佛,非為一人、一時代、一地域成佛,這是最普遍平等的願心,也就是大悲心。佛心具有普遍全宇

The Society for Buddhist Education for Modern Time 佛教現代教育學會

↑ Grab this Headline Animator

http://revtwt.com/index.php?id=67984

Posted via email from Buddhaway.net's posterous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