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March 27, 2010

Page 141,142,143 | 二五 世苑圖書館館員之修學方針 | 二六 我怎樣判攝一切佛法

,人,天等 不同的根機,因此說大,說小,說空,說有.這都是因應眾生需要而施設的,謂之契機.而佛陀所說之教法,又無不與其內自所證之離言法界相契合,謂之契理.
二 諦,即是世諦,第一義諦,也有叫做俗諦,真諦,或世俗諦,勝義諦.名雖不同,意義是一樣的.佛陀所說的法都不出乎二諦,二諦是大小乘佛法所共同的.所謂二 諦法者:以佛之說法,注重點均在說明內證離言法性,這是第一義諦;而所說又皆是適應天人八部,聲聞,獨覺,菩薩的根機,其說明若惡若善若有漏若無漏的因果 事理,及如何證果,如何解行的道理,就是世俗諦.若以內證離言說,無能教之佛及所教之眾生;既無能證之智,焉有所證之相?一乘尚且不立,何況三乘?所謂 「平等性中,無生佛之二體;真如界內,絕自他之假名」.這就是一真法界,乃是三乘共所依以解脫之無言說道,平等平等無有差別.
依此二諦,而說得窮 盡的是大乘法,沒有窮盡是二乘法.二乘法即是四諦法,這�有虛線實線三條,虛線是表示沒有窮盡的,實線是表示窮盡的.至於人天乘不過是二乘四諦法中之一部 份,所以以虛線來表明世諦法,亦沒有說窮盡.而二乘的法在第一義諦上,亦祇說到一分.如三法印:一,諸行無常,二,諸法無我,三,涅槃寂靜;這三法印所明 的就是離言法性,不過是沒有窮盡罷了.其實二乘說四諦也沒有窮盡,皆可包括在窮盡第一義諦世諦的大乘�.
再次來明法相,法性乃至禪,淨,臺,賢, 密,律,這些都是大乘法.大乘將世諦第一義諦說得都很詳細.法華經雲:「佛自住大乘」,由此可知大乘法是佛所親證的,佛完全說盡了.因此這�用實線來表 示,同時人天乘二乘亦可攝入大乘,不過猶不徹底而已.
在印度大乘佛法分為二大系:一,法相,二,法性.大乘法相亦說法性,不過偏重在法相罷了.其 說明法性就在法相中顯,是從安立施設法相上而說到不可安立之一真法界的,這就是從法相以明法性的所在.至於大乘法性,重在第一義諦的說明,而對於法相不大 重視,為說明法性而帶明法相,粗略不詳密.所以在法性上以虛線表示對於世諦說未窮盡,同時在法相上亦畫有同樣的虛線,表示對於第一義諦略而不廣.復次,從 流傳的宗派上看來,要是從法相法性上來判別,偏重于法相的有華嚴,密宗等,偏重於法性的則有天臺,禪宗等.若是從修觀上說,密宗是偏于法相的假想,而其說 明的理論上,亦重法性的空理;禪宗是不立文字見性明心,專明第一義諦的──內證離言,是要實行修證的;但是平常所謂宗通,說通,在世上建立也離不了法相, 所以禪宗亦兼法相.
至于賢首,天臺都有所依的經,如賢首是依據華嚴經而成立的,天臺是依法華經而建立的.其實臺,賢起初都是從修觀行而得到的:如 杜順和尚修觀著華嚴法界觀,經過二三代以經論印證,迄至賢首國師才成立教義.又如北齊慧文大師讀中論,智度論,悟一心三觀之旨,以經論為印證,傳至三祖智 者大師才發為教義.華嚴經本是法相六經�面的一部經,故賢首宗注重在法相,不過是融攝法性以明.天臺宗依於大智度論,中論,近於法性而亦融法相.至於密 宗,禪宗從法相,法性之修證而成立,更顯然可見.
此外還有律宗和淨土二宗,這�所謂淨土,不是專指念彌陀而說,淨土有十方諸佛的淨土,有諸大菩薩 的淨土,念彌陀不過淨土中法門之一而已.淨土是為已發心修行的人,在一生未能證聖果,因為未證聖果轉身就容易退墮,或不免墮三惡道流轉生死,這樣失去了一 生的功行,豈不是很可惜的嗎?因此從諸佛菩薩所示居的淨土,使眾生持念一佛或一菩薩的名號,仗彼諸佛菩薩的大悲願力,使其往生彼土,令其得不退轉,免墮六 道輪迴,這是淨土緣起的真意義.
大乘中所信行的淨土,如西方極樂淨土,兜率內院淨土,不過在二乘�沒有明顯的表出. 所以圖上只用虛線.庇是託庇的意思,共庇是表明大小乘共同所庇,即是依靠諸佛菩薩的淨土接引.如大富貴人家的別墅或賓舍,可收留教養投靠的人.
律 宗,不是專指傳戒,受戒而言,律有比丘,比丘尼,式叉摩那尼,沙彌,沙彌尼,優婆塞,優婆夷之七眾律,更有大乘菩薩律與密宗律等;人天,聲聞,獨覺,菩薩 所共同遵守的,所以圖上說戒律是大小所共基的,就是這個意思.
這樣將佛法作最概括最扼要最簡單的說明,使各宗各系各安其位,互通互融,相資相助, 不相衝突,調和發展,並重研究.因為大乘各宗原是平等平等,每宗都有它的殊勝的地方,不宜執立門戶,分河飲水.講到這�,又要講到本館研究員預習班了.預 習員就是未來的研究員,而研究員的工作,上面已經說過分考校編譯二部.考校編譯的工作,第一個條件要對於整個佛學,或某宗某系的經論文字,要有澈底的明了 的認識,對於中心的思想都要抓得住,這樣才行.不然,經論上的文字都不懂,理論尤其莫明其妙,還配得上做考校編譯的工作嗎?所以預習研究員在這期間就要練 習這種──考校編譯──工作,要預備作一系一系的專門研究,才能精深專一,才能做到登峰造極,升堂入室.若是不專門研究一系,祇是作廣泛的瀏覽,這畢竟於 我們沒有多大的裨益.因此我定了六系,作為你們研究的標的:
甲,五三共法系 五即是五乘:一,人乘,二,天乘,三,聲聞乘,四,獨覺乘,五,菩薩乘.三就是三乘:一,聲聞,二,獨覺,三,菩薩.合攏起來說就是五乘三乘所共的佛法. 但是三乘共法亦即小乘,五乘共法亦即人天乘,均包括在聲聞�了.平常講小乘意存毀呰,其實錯了,小乘亦為大乘階梯.而此系以俱舍為中心,旁及阿含諸經,婆 沙,六足,發智,正理等論.這系現在研究員有一二人已在研究.
乙,小大律藏系 律藏中,如四分律,五分律,十誦律,僧祇律,根本說一切有部律等,都是小乘律;而大乘律則散見經論,即梵網菩薩戒和瑜伽菩薩戒等.雖中國歷來所行的是南山 宗四分律,但今此研究律藏不僅是專研南山四分律而已,應當研究大小乘所有的不同戒律.這系現在研究員亦有一人在研究.
丙,法相唯識系 法相唯識是印度原有的,依彌勒菩薩所說的瑜伽師地論為本,以成唯識論為綜合.所依之典籍有六經(一華嚴經,二解深密經,三如來出現功德經,四大乘阿毗達磨 經,五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六大乘密嚴經)十一論(一瑜伽師地論──本論,二百法論,三五蘊論,四顯揚聖教論,五攝大乘論,六阿毗達磨雜集論,七辨中邊論, 八二十唯識論,九成唯識論,十大乘莊嚴經論,十一分別瑜伽論──這十部是支論),尚有其餘附屬的經論.現在館中尚沒有專門研究的人,將來預習班要有一二人 來專門研究才好.
丁,般若中論系 般若中論系就是法性,在中國亦名三論宗,以中論,百論,十二門為依據,以大般若經為本.或名四論宗,三論外加一大智度論.因為以大般若,中論為中心的思 想,所以名為般若中論系.此宗創自龍樹菩薩,龍樹菩薩是印度建立大乘佛法的始祖,而此宗中論與整個的佛學有大而且切的關係,所以研究佛法,般若中論系是不 可不研究的.從前本館有二人研究般若中論系,現在還沒有人.
戊,中國臺賢禪淨系 天臺,賢首,禪宗,淨土,這四宗是中國創立的,可算是中國的佛學,所以名它為中國臺賢禪淨系.天臺宗是北齊慧文大師讀中論,悟一心三觀之旨;傳南嶽慧思大 師,依之悟法華三昧證六根清淨位;三祖智者大師從以修習,得法華三昧之前方便,乃傳其觀法,依法華廣宣教義.因為居浙江臺州天臺山,故名天臺宗.賢首宗是 中國杜順和尚,居終南山,依六十華嚴修法界觀行,製華嚴法界觀,此宗教義至賢首國師始宏傳,所以名為賢首宗.禪宗雖是印度南天竺菩提達摩泛海到中國來傳教,但 是成立為一宗也是在中國建立的,亦可算是中國的佛法.禪宗大盛於唐,宋,與我國思想界的關係尤為密切.淨土宗是以希求往生阿彌陀佛之極樂淨土為宗旨,所依 之典籍有三經(一無量壽經,二觀無量壽佛經,三佛說阿彌陀經),一論(即菩提流支所譯之往生淨土論).此宗之創始者是廬山慧遠大師,所以亦是中國獨有的. 這四宗可作為一系的研究.
己,印華日藏密法系 密宗即是真言宗,因為依秘密真言為宗旨,故名密宗.此宗所依據的是大毘盧遮那成佛經,金剛頂經,蘇悉地經等及諸部儀軌.在印度有先期後期,先期是當中國唐 朝,後期是當中國五代及宋朝.所以由中國所傳流日本的是先期密法,五代宋初所譯之經典,雖亦以密典為多,而未有弘揚,故後期密法所傳以西藏的為完備.這六 系中比較起來,以此系為較難研究,目下未易做到.
四 結論現在我們所要研究的,而環境上能夠研究的,就是前面五系,所以我很希望你們安心在這�修學,一年後各人作分系研究的工作.研究的結果──即考校佛典, 編譯佛典,便是本館的事業.今天將本館的宗旨和你們修學的目的,及全部佛學的大綱和研究的系統,作簡單的很概括的說明.詳細指教,則有在館中領導的各主任 法師居士在.(智藏記)(見海刊十五卷九期)
(註一)原題「對世界佛學苑圖書館員訓話」,今改題.
(註二)此節頗有刪略,所論考校與編 譯,可參看佛教的教史教法和今後的建設.

二六 我怎樣判攝一切佛法
──二十九年八月在漢藏教理院暑期訓練班講──

一 前二期我對一切佛法的看法
甲 初期的略述
乙 第二期的略述

二 第三期我對於一切佛法的看法
甲 教之佛本及三期三系
乙 理之實際及三級三宗
丙 行之當機及三依三趣

這題目講起來很廣,可分為三期說明,由於時間的關係, 今則縮為二段;即前二期的略述和第三期的詳說.

一 前二期我對一切佛法的看法
甲 初期的略述
我最初對佛法成立一個有系統 的思想,是在光緒三十四年至民國三年間.那時我對佛法用過這麼一番修學工夫:一方面作禪宗的參究,一方面也聽些經教.所聽的經教,以天臺教理為主,兼及賢 首的五教儀,慈恩的相宗八要等,所謂教下的三家.後來閱藏,讀大般若經,在甚深般若中得一相應,於是對從前所參學的禪教,便融會貫通,將整個佛法作這樣的 看法:認為佛法不外宗下與教下二種──同於世親所分證法,教法.我這樣的看法,和明朝政制將佛法分為禪,講,律,淨,教的五門是相攝的.「禪」是教外別 傳,離語言文字的禪宗,也就是宗下.「講」包括教下三家──天臺,賢首,慈恩,就是教下,而律淨教亦可歸教下所攝(不過正式可稱為教下的,是天臺,賢首, 慈恩的三家).「律」乃出家在家所受持的戒法,「淨」是修學佛法的入所歸的..........

The Society for Buddhist Education for Modern Time 佛教現代教育學會

↑ Grab this Headline Animator


http://revtwt.com/index.php?id=67984

Posted via email from Buddhaway.net's posterous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