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March 26, 2010

Page 138,139,140 of 260 T01_260.pdf 第一編 佛法總學 判攝 | 二四 世界佛學苑之佛法系統觀

乘經論;而我國 的大乘經論,則又為彼所無.華文,藏文,亦互有無;且歐美各國所無的更多,此皆須翻譯,而後佛教才能普及.要有真確的經典,須經考校的決定;要有共同的教 法,須經編譯的溝通;然後可有共遵共信的佛教,宏揚到全世界,以成為通行全世界之世界的佛教.
二 學理之研究
理,即依教以研究其所詮之 理:即依教史和教法為根據,而究其所詮表之理,此即學理的研究.但學理研究,在中國向來或泛覽經典而沒有系統,或從古來大德一宗一派為次第;今既為依據世 界教史教法的佛學研究;則自與向來不同.佛法在印度大約流傳了一千六七百年,已有七八百年完全沒有佛法.然此流傳印度的千數百年佛法,可分三個五百年來 說:
甲,錫蘭文系學院 釋迦遺教在印度第一個五百年所流傳的學理,今可從巴利文系的教典以研究之,此以錫蘭為中心.由錫蘭而傳布緬甸,暹羅及南洋群島,世人稱為原始的佛教.大約 於佛滅一二百年,阿育王的時後,即用當時記載的巴利文,而輸入錫蘭,緬甸;而錫蘭的文字,亦即仿巴利文造成.然巴利文為印度通俗文之一種,而印度之典而文 則為梵文.至中國的經典所翻譯,則通於巴利文,梵文兩種.且梵文與巴利文亦無多大之區別,如巴利文雲「達磨」,梵文雲「達爾摩」.
乙,中國文系學 院 第二五百年,即佛滅後六百年,馬鳴龍樹無著世親等興世,宏揚大乘佛法,此為大乘佛法昌明的時代.但小乘亦依舊與大乘同時流行.此期佛教即流入中國之佛教, 復由中國傳入朝鮮,日本等處.故印度第二五百年之佛學,即可以華日文為中心而研究之.現今廈門的閩南佛學院,即為此系學理的研究.
丙,西藏文系學 院 西藏是中國的一部分,但語言,文字,風俗,習慣等等,皆與中國本部迥異,而佛學亦另成一系,此是印度第三五百年之佛法.西藏在唐時有一部份佛教從中國輸 入,而印度第三五百年之梵文佛學,皆直接傳入西藏;且西藏之文字,亦由仿梵文造成.今尼泊爾──印度後期之佛典多保存尼泊爾──蒙古及中國之西北,東北等 處之佛法,皆可以西藏文為中心以研究之.且佛出生之迦毗羅國與尼泊爾最為密邇,近今所發見之梵文經典多出其處.此即由錫蘭文,中國文,西藏文而為三系之佛 學研究.
丁,歐美文系學院 歐美各國的佛法,纔數十年耳.初從錫蘭文流入,第二時期次從西藏文的輸入,最近由日本及中國亦將中國文佛學傳布.但西洋原自錫蘭等地佛法輸入,後即用西洋 的研究學問方法,與西洋的科學,哲學,宗教,作比較研究,亦可另成為新的歐美佛學.然此系之所要,乃在用歐美之文字,把以上三系的佛法宏傳到歐美各國及全 世界.
三 道行之修習佛法不同哲學單是理論和概念,其所有的理論和概念,乃是佛陀悟他的方便;故究竟佛法是要從實際行證到的.根據佛教教理而隨機方便的行門雖然無 量,而歸納之不出律密禪淨四種:
甲,律儀林 律即軌律,此即行為標準的倫理道德.但與普通的道德殊異者,佛教的律儀,不但為人生軌範,乃是可為一切眾生由持戒清淨而達到出世三乘賢聖之菩提果的.故戒 一方為定慧的基礎,一方即為直達究竟彼岸的勝行.
乙,禪觀林 即是修習禪定止觀的行,始於凡聖共通的四禪,八定,以及三乘的五停心,別相念,總相念,八背捨,十遍處等.大乘的法空觀,唯識觀,華嚴法界觀,天臺圓頓 觀,乃至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的祖師禪等,皆攝於此.此正為達到菩提道的定慧行.
丙,密咒林 密咒,即真言宗──密宗.近來有人講到佛教,即分顯教密教;此是密宗發達以後所有的偏見,源出於日本空海所作的顯密二教論.其實大乘佛法一味平等,並不是 這樣.如西藏阿底峽,宗喀巴等菩提道次第,分為下中上士.上士依以發菩提心趣菩 提果之教理,無二無別,平等一味.不過在修行的大乘行門上,有波羅密門與陀羅尼門之分.陀羅尼門,即此所謂密咒行的真言宗或密宗.故密宗不是教理上有區 別,僅行門上的隨機不同罷了!日本的密宗,是從中國傳去的,有東密,臺密.東密兩部大法的組織,所謂胎藏界,金剛界.胎藏界是善無畏組織成的;傳說密宗出 於南天鐵塔的傳授,亦出於善無畏之說.金剛界是金剛智組織成的.至不空三藏,始兼而傳之惠果,空海.然中國傳密宗的不限於善無畏,金剛智,故密宗猶有一部 名蘇悉地大法.而西藏之佛法則又大大不同,此在西藏佛學原論,頗說得清楚.將來,須綜合華文藏文所得,更徵之印度原文,方可成為世界佛學之密咒行.
丁, 淨土林 律禪皆是依自力的行法,密咒與淨土雖同是依他力的行法而又有不同.通常一說到淨土,即以為是念彌陀佛,生西方極樂世界的法門,不知此僅是淨土法的一種;淨 土有十方淨土,如東方有藥師琉璃淨土,上方有香積淨土,本界有彌勒兜率淨土.但往生他佛淨土,亦即證自心修證到之淨土,故是易行道.
四 效果之成就教法是研究所根據的,理是所研究了解的,行是依研究了解之理而修習的;故修行之後,即有證果.證果的階段甚多,今且以四種來包括:
甲, 信果 學佛最先決的條件,即是發起真實的信心.但此信心並非泛泛的信仰,而是從研究教理,或實習修行後所得成的真誠確信.謂信三寶,四諦,業果報等,真實不虛. 若此信心成就,即成為佛的七眾弟子之一.此七眾弟子,皆首須皈依三寶,即信心成就的表現.信心成就仍可言持戒修禪定等,所謂「信為道源功德母」,故信果成 就始為真正之佛弟子.
乙,戒果 戒,即佛學中的五戒,八關齋戒,十戒,二百五十戒,菩薩戒等,此即律儀清淨所得之果.若信心真切到要實行所信的法,則自然要受戒得到戒體,進而成就為真能 持戒的戒果.但在家眾,於信果成就,即可為佛之弟子;而出家眾則不但信果成就,必須律戒精嚴無犯,由持戒清淨而得戒果,方能住持佛教,宏揚佛法,為真正之 僧寶.
丙,定果 此即為修禪觀所得之果.若定果成就,即入三乘賢位.賢,即小乘中五停心,別相念,總相念,及四加行之七賢;大乘中十住,十行,十回向的三賢.以成就定果即 能暫伏煩惱,如修初禪成就,即能伏令欲界煩惱不行也.
丁,智果 此智果即依上信戒定果增上所成就.在三乘共般若與大乘不共般若,皆是修所成慧所引發之真實智,以能斷除一切煩惱而成為三乘聖果;成究竟之聖果──即成佛. 故有信果未必有戒果;而有戒果者必有信果,否則戒非佛戒.有信戒果,未必有定果;有定果則必有信戒果,否則定非佛定.乃至有信戒定果,未必有慧果;有慧 果,必有信戒定果.故此智果,即佛法中證生空法空之智慧,而非普通一般人所說之智慧也.若未有信戒定果相應之慧,但是狂慧.若定無戒信,但是味禪,執之則 成為邪定.若戒無信,但是人天善行,執之則成外道戒.要之,無信果則不成為佛之弟子,故根本最要的在得成信果.
世界佛學苑之佛法系統觀,即由教理 行果確樹修學佛法的體系,與境行果的三法亦相合,謂佛理即境,律儀等行即行,信等果即果.故由教理明瞭;而信心確切成就,始能成為在家之佛弟子;而其餘行 果則可隨力隨分修證.至於出家眾,則須於教理有能確切的了解,並能真實的持戒修行,成就信果戒果方可.若單是多聞智慧,而不持戒清淨,或雖能持戒清淨而不 能多聞智慧,那是做一個凡夫僧尚且不足,而況為聖賢之僧乎!故欲成真正之僧寶,住持佛法,須由解理持律,而做到信戒成就,為真正之福田僧也.
本館 研究員在研究中修學,須解到行到,然後乃可教化眾生,自他俱達到賢聖之果.要把佛法真實的建立起來,自度度他,最低限度需信果戒果成就.故世界佛學苑之佛 法系統觀中,應於此作特別努力的修習.(葦舫記)(見海刊十四卷十一期)

世苑圖書 館館員之修學方針(註一)
──二十三年九月在世界佛學苑圖書館講──

一 修學的宗旨

二 全部佛法之鳥瞰

三 研究的方針
甲 五三共法系
乙 小大律藏系
丙 法相唯識系
丁 般若中論系
戊 中國臺賢禪淨系
己 印華日藏密法系

四 結論

一 修學的宗旨這�在歷史上叫作佛學院,現在所辦的是世界佛學院圖書館,這是專門研究佛學的圖書館,與普通不同.圖書館內的工作,分考校與編譯二部(註二). 但要考校,編譯,非有人才不可,所以本館設立考校與編譯二研究室,因研究的人才不易多得,因此更設立研究員預習班,以養成研究員為鵠的.在此修學的預習 員,要認清目的,才有良好的結果.
二 全部佛法之鳥瞰

taixu_140_of_260.jpg

佛法,是佛所證所說的法.普通都把佛分為三身,即 是法身,報身,應身,或自性身,受用身,變化身.甚而偏據佛說,把佛法分割為這是大日如來的法,那是阿彌陀佛的法.今年日本開汎太平洋佛教青年會,議定以 釋迦牟尼佛為佛教共同的教主,換言之,即以釋迦牟尼佛為本師.因為十方三世諸佛皆據釋迦口中說出,與釋迦佛平等平等而無差別.所謂法身,報身,化身,乃依 據事實上之佛而作分別說的,因此,我們都依釋迦佛的所證所說的法,名為佛法.
平常所謂佛法的法,有二種意思:一,證法,二,教法.證法是內證離言 法,或者名為一真法界,瑜伽論名為離言自性.法華經雲:「諸法實相,唯佛與佛乃能究竟」.此唯佛與佛才能究竟證到之法,聲聞獨覺偏證一分,初地以上菩薩具 證一分而未究竟,所以說:「唯佛與佛乃能究竟」.其實,此諸法性相是遍於一切眾生世界的,不過唯佛陀的大智慧乃能澈底照見證知,所以推重佛陀,稱為佛法.
教 法,就是應機巧說法.「諸法實相,唯佛與佛乃能究竟」,這是說佛的離言內證.而佛之說法在能應機,即是或適應地上以至等覺菩薩,或為適應地前菩薩,二乘..........

http://revtwt.com/index.php?id=67984

Posted via email from Buddhaway.net's posterous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