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March 24, 2010

Page 132,133,134 of 260 T01_260.pdf 第一編 佛法總學 判攝 | 二三 佛教的教史教法和今後的建設

的流傳中尋找綱領來作分析的觀察。古來分判佛法,有半、滿,頓、漸等等的不同。
全部教法的能詮典籍──經論等,向來是分判為經、律、論三藏來收攝的;但亦有非三藏所能歸納者,故在三藏外又加一雜藏;又有於雜藏後加一禁咒藏的。但我們若於全部教法深切地加以研究,覺得除三藏外確須有加一雜藏的必要,因為在三藏所不能包容的一切,都可以攝入於雜藏中。至於禁咒藏,則是由於印度第三期真言密法特別發達時而分編,我們若從全部佛教觀察,此藏實無別編的必要。比如中國的禪宗在唐後極為弘盛發達,而禪宗雖說「教外別傳、不立文字」,但各祖的語錄極多,且體裁特殊;若禁咒另編一藏,則禪宗亦應另編一語錄藏。語錄藏既不另編,故禁咒藏之另編,亦無何等需要。這樣來觀察全部教典,應以編成經、律、論、雜四藏為確當。現在佛法的分編,如頻伽藏等,都另有秘密部的編輯;但亦有依四藏的格式而編輯的,這是很適宜而妥當的,故今後仍應編為四藏。
乙 三法
這不過依於典籍上的分判,儻依內容教義上來分析,則雖編四藏,亦仍於義理不知其統緒。在教義上,依我個人的研究觀察,古來種種的分判終是不大平允、妥當、周到,我以為全部佛法在教義上應作三種分配:一、五乘共法,二、三乘共法,三、大乘不共法。這在我的佛學概論上早有舉要的說明,現在再來提說:──
1 五乘共法由上觀察,知道一切教法都為佛陀所說,而佛陀是一個修大行得大果親證宇宙諸法的真相者。故所有五乘、三乘、大乘一切的言教,皆從其自證法界中流露出來,皆是有不可思議的深意存在,決非一般常人所能度量拘限的。如佛所說五乘中的人、天乘法,依一般人的思想觀之,總以為定是世間教法,其實何嘗如此。如佛在鹿苑以前所說的提渭經,雖被判人天乘法,而其經中亦有說及發阿耨菩提心者,故雖是人天乘法,而亦通於出世三乘或無上大乘法,且依以展轉增上,皆通達大乘。所以佛所說的人天乘法,是不能固定其是世間教法的,只可稱牠為「五乘共法」。因為這些教法,皆是明眾緣所生法,顯正因果而破邪因果,可通於聖凡法界的。這樣,對於佛陀流傳下來的全部教法,第一部分都可編入於「五乘共法」中。而研究的學者們,亦可依著順序的步驟,以研究五乘共法為入手,再腳踏實地一步一步的進入,便可得著全步教法的綱要。
2 三乘共法
此為出世三乘──聲聞、緣覺、菩薩──共法,即在超越三界的苦集而得出世的滅道上,說名「三乘共法」。所謂共法者,因為三乘雖有區別,而斷三界煩惱生死以證無生阿羅漢果則皆同;即如佛十號中有所謂「多陀阿伽陀阿羅訶」的阿羅訶,亦即阿羅漢也。故凡了脫三界生死諸苦而達到出世無生果位者,皆可名為三乘共法,故亦不能說唯是小乘,何況聲聞、緣覺皆可進入於大乘呢?故對於全部教法,第二部分應判為「三乘共法」。
3 大乘不共法此為佛菩薩大乘不共教法,凡一切乘的教法,都可統歸於其中。現分兩種來說:大乘性相 此為大乘不共法之境。關於大乘性相的教義:如般若等是多明大乘諸法法性的;如楞伽、深密等是多明大乘諸法法相的。但這所明的大乘諸法性相,頗不同五乘共法或三乘共法所明的教法。因為大乘所明的性相,即為佛陀所自證的境界,決非聲聞等所能了解、測度,所謂「唯佛與佛乃能究竟」!故獨名「大乘不共法」。大乘行果 此明大乘不共法的行果。關於大乘所修證的行果,如華嚴經所明重重菩薩行位,多是明大乘所修的行門;又如涅槃、真言、淨土等所明,都是明大乘果的體用。此亦決非聲聞等所能望其項背、知其一二,故名大乘不共法。所以全部教法第三部分,皆可編為大乘不共法。
這樣觀察全部佛教教法:把可別為經律論的歸納於三藏中,不可區別的都歸納於雜藏中.每藏又依 教義為平允,適宜,妥當而周到的分配,就是有若干部份編歸於第一「五乘共法」中,有若干部份編歸於第二「三乘共法」中;有若干部份編歸於第三「大乘不共 法」中.如此,以此三法去貫攝四藏,亦以四藏來分配三法,那實在是很周妥的;同時亦極適合於閱藏的程序.
將來果能將全部教法如是編輯,那是很好的 事!現在不過把我對於全部教法編判的意見提出來說說,至於努力去做成功,還是要望於你們的.同時你們能把這兩重綱要深刻的認清楚,便可得到一個整個佛教的 基本思想;從事研究全部佛教,亦不至於迷惑而無歸宿了.
三 今後佛學的建立
前面講的教史和教法兩種,為全部佛法的綱要,為研究佛學所根基 者;現在即以此來作今後建立全部佛學的根基.今後佛學的建立,在我的世界佛學苑簡章上,曾有一表說及,就是對於全部佛學,可分「教」,「理」,「行」, 「果」四種來建立,
現在所說建立佛學,亦不出此四種.
甲 研教要建立佛學,須首先研教,以研教為建立佛學所根基者.但要研教而建立佛學,非用一番苦工不為功!故我對於所研的教分兩種:
1.法物 就是從佛世時代直至現在時代,凡關於有表現佛教中法物的性質東西,如寺廟,塔像,衣缽,雕刻,塑畫等等,皆可歸於法物.法物中可分二種,A.史料的:對於 某種法物研究出來能為佛教歷史之根據者,如研究某一時代的碑文,法器等類,便可探知當時佛教的情形.如現在中國的龍門石窟,燉煌石室,及印度的阿育王石 柱,祇園精舍原址,佛陀伽耶塔等,若去研究牠,都為佛教中重要的史料.B.美術的:就是對於佛教的法物,如雕刻等能表示崇高莊嚴而使見者一見即起尊重的敬 心者,皆含有美術性質.這在佛教中固然極重要,即在世界美術史上亦有極大的關係.
故我在世界佛學苑建立上第一部份即為研究法物的施設.
2. 經書 關於世界上佛教的經書,即如前文所說編輯的經,律,論,雜等,亦猶有研究的必要.如世界佛教的法物,須經研究考定,方成其為史料的與美術的.欲使經書為世 人共信共遵的教法,亦應有加以研究的必要,故有考校和編譯二種的工作.
A.考校的:如現在所有的普通流行的經書,須經考校,方可辨其真偽,是非. 如晉代道安法師所作的經錄,以及至今尚流傳的唐代開元釋教錄等,皆曾作過「考其真偽,校其不同」的工夫.如通俗所流行的佛經,往往被人一經考校,即知其 偽.我們對於佛教所有的經書,如教理不合的,歷史年代不配的,源流不明的,凡有可疑者必須考究;或因版本不同的,經一而譯異的,互有出入則須校正,所謂 「有疑則考,有異則校」.再進一步,世界所有的經書,因各國的文字不同而經書亦因之而異,如同一經因譯而異,所以須經重重考究的工夫.考到決定,校到正 確,然後方可為建立佛學所根據的教法.編輯的:經過考校,還要編譯,編輯.即如前次所說把四藏來分配三法,以三法去貫攝四藏等,依此為標準而編輯.此為總 編.若分別而編,如編藏要及古德大師的叢書,或各宗派叢書等等.在編輯外須更翻譯,如現在歐美各國所無的經書,或無佛法流行的地方,則可將中國等處之佛學 譯而流傳其土,使其崇奉.或向來已有佛法流行的地方而文字有異,或華文系有而藏文系無,或錫蘭文系有,如小阿含經等而中國無等等,故應互相翻譯,互相傳 遞,使互缺而成其互滿.則後來編輯大藏教典,全部經書,各國皆可得到平均.但編譯時須先行考校決定,然後才可認為佛教真正的經書典籍或法物.所以法物和經 書中須各經二種工作,方為圓滿.蓋此為佛學建立上的基礎,基礎既穩固.後來研究者依此而研究,其立腳點乃站得穩固.否則,含帶有可疑的錯誤的或壞的在內, 即使後來研究成功,亦成一根本不正確的東西,思想容易發生動搖.故今後建立佛學,須從研教為入手法門.

乙 究理
既 研其教,應究其埋.關於究明義理,即以前文所說全部教史和教法的綱要為根據.是由印度三時期的學理而流行為現在世界上的三大系佛教,及三大系佛教與三層教 法的密切關係:如第一層為印度錫蘭系的三乘共法的學理.第二層是中國以大乘不共法為主要,而兼攝五乘共法與三乘共法的綜合學理──如日本等皆在其中──, 故可名印度中國系的綜合學派.第三層是印度西藏系,亦兼攝大小乘共不共法,而為偏重於真言密法的學理.繼承此三派學理的思想而起者,則為現在歐美及日本各 國之新研究派的學理.所以若於中國各宗而分析研究,尚不過是小部分;若把範圍擴大起來而作普遍的研究,即要依此四大部份而研究,方能窮盡全部佛法的義理, 而建立世界性的佛學.故第二步工作,在繼研教之後而研理.
丙 修行
理既遍通,則應起行.教海浩瀚,行門無涯,故知佛教修行的法門無量.雖 然,現在約四種行門來說,可以總攝一切行門.
1 律儀行 律儀為學佛之行業規範,最為重要,但專依律儀為行門而修習,亦可達到究竟果位.如能先持解脫戒而後定共戒,道共戒,乃至菩薩的三聚淨戒,次第而修,即可達 到究竟佛果.所以律儀,一方面為一切行門應共修共學的基礎,而一方面則亦依此為專門而達到究竟.如佛十大弟子中有優波離尊者持律第一,亦是依律儀而達到究 竟的好例.
2.禪觀行 是為修禪定止觀行,但其範圍亦同律儀一樣的廣闊.在佛法中修定,除了外道鬼神的邪定,其從凡夫禪而小乘未入聖位禪,已入聖位禪,乃至菩薩佛的禪,皆名修習 禪定;不過因修行者的程度,致有淺深的差別.又平常從入手方便,則分五停心,如因緣觀,數息觀等;漸進階層如九次第定等等.又如大乘所明首楞嚴等種種的三 昧,皆是此禪觀行,故禪觀行在佛法中極為普遍.因聖智非散心所能發,欲證聖果須由定力;所以修行皆在修慧中,必有定力與之相應.如證小乘聖果,最低限度, 亦要得到欲界定,否則便無證聖資格,故佛教中種種的修行,皆可攝歸於禪觀行.但第一律儀,是在道德實踐上言,而觀,是從現證實驗上說.大乘佛教談性相空有 的理境,便要如何地去實驗而得證到;故禪觀為佛法中修行的第二部分.律儀與禪觀二種,是佛法中修行最平正的通途;但有特別的殊勝方便行,便是真言和淨土.
3 真言行 即修種種陀羅尼行門所謂三密相應,身密結印,口密誦咒,意密觀字,並有曼荼羅─壇─等的施設,而修習亦極嚴敬而不違犯.此依種種法配合而成行,如以種種藥 配合於一丸而去治病一樣;同時所以修習密行須仗阿闍黎之傳受灌頂,亦正似藥丸須由醫生為對病施用一樣.故真言密行為佛法中修行的第三部分.
4 淨土行 汎常一般的人們,都以為念彌陀生西方便是修淨土行,其實依全部佛法來說則不然,念彌陀生西方不過為淨土法門中的一種而已.淨土,是通於諸佛及聖位菩薩的淨 土.如佛言:「十方淨土,隨念往生」,亦通於聖位攝受眾生的菩薩淨土,所以淨土範圍是很廣闊而普遍.如藥師經中有琉璃淨土,上方有香積淨土,彌勒如來有內 院補處淨土等等,皆是淨土.可是淨土唯大乘教法中有,聲聞中無.所謂淨土攝受,是由佛菩薩果上的功德妙用;依大悲願力而方便攝受下位眾生,使其至臨命終 時,往生而不退轉.所以我們修行淨土,好比欲去淨土中留學一樣.但欲留學,須先預備資格,方可進入.故修習淨土亦然,須積福德資糧.且修淨土現身亦可證 得,如修得三昧時便可現身得入淨土中,非決定要臨命終時始有淨土可生.十方淨土,種種非一,在西藏之三大寺中,大概發願往生兜率淨土,亦有發願往生十方淨 土者.如法華經所謂「臨命終時,千佛授手」,故知淨土法門是包攝無量數的淨土行,不斤斤乎念彌陀生西方也...........

http://revtwt.com/index.php?id=67984

Posted via email from Buddhaway.net's posterous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