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猶如黑暗中有一微光、晚上的星燈一樣。因為密續若無性相教理等的說明,單仗傳承的密咒和儀軌等的指示而觀想修行,好像在暗中靠一點燈光行路一般。再進一步就是顯中密,此對於十法界聖凡因果等已能種種分別,把他顯示出來,並顯出假中之空及空中之假等中道義,這猶如月光一樣,遍照世界。但此月光,還非至極的明徹,故須待顯中顯的大乘法性法相,對於因緣性空及性空因緣的究竟道理,不但以多種經說明,且以多種論不憚煩地重重詮顯,像這太陽光一般的周澈明顯,乃可說是最究竟的佛法了。而且、這大乘法性法相,將世出世的重重緣起差別顯露出來,昔成為究竟正遍知的所知境,而照了一切法更無餘障。所謂正遍覺者的正覺中,一切法皆是大圓鏡智智影;大善巧的教法中,於一切法平等理和差別事莫不如理如量顯了,所以把前面的密中密倒轉來,顯中顯又是最殊勝了。然此不過舉例說說罷了,實則此中還可作別種看法,如從天臺賢首等宗義上,也莫不各各顯其宗義為最勝,在此所顯義上,也別別以分判餘法之勝劣。總之、凡以何法為宗的,就以何法為最勝;此不但於教法是如此,就是各傳其密法也是如此。如日本、西藏、漢地皆各有所傳所宗的密法,而各就其所傳的密法表示為最勝。故在此顯密重重次第上看來,就可見一切大乘法是平等的,而在平等中又各有勝義勝用的不同。
戊 臺賢禪淨及各派密續之互學
此從顯密問題上觀察,覺漢藏佛法應互修學,尤其在漢藏教理院對於漢藏佛法應互相研究。如西藏各派所傳的各部密續,中國缺的很多,我們應去修學,若中國臺賢禪淨的修學有成就的,對於西藏也可作轉播,使藏人亦對臺賢禪淨有所研習。如此、乃能澈佛法之底,盡佛法之量。四 結論
臺賢禪淨可說是唐宋以來的佛法,到晚唐後,大乘法尤其只流行臺賢禪淨。在這千年的時候,大凡中國佛教徒所修學的,教、就是臺賢,行、就是禪淨,唯此可以代表中國整個佛教。但是、近來中國佛教的命運,也如中華民國的命運一樣,日趨衰弱!中國佛教的破產,也如中華民族的文化一樣,支離破碎,空疏荒蕪!像這樣潰爛的中國佛教,似乎無有可代表中國從東漢到唐以來、中經幾百年所結晶的中國佛教的特質了。由此在最近,或把佛教從日本傳到中國來,或從西藏傳到漢地來,或從錫蘭傳到中國來;也如中華民族的趨勢一樣,由幾千年進步來的文化已不能自存自立,反退化到唯以模仿外來文化為事。今中國佛教亦似乎破敗到這樣的不可收拾地步。然從東漢中經幾百年到唐代結晶下來的中國佛法,竟如此完全空疏而無意義無價值的嗎?其實不是如此的;可看此中所明的一切法大陀羅尼義,在四重顯密中都顯出臺賢禪淨所說的特長。此大陀羅尼義,應總攝五乘、三乘共法及大乘性相而成為大總持法。既由總攝一切佛法為基礎而成綜合的中國臺賢禪淨法門,豈四教儀、五教儀等就可以代表了嗎?這是要普容遍攝五乘、三乘、大乘的佛法,方成為真正的臺賢禪淨中國佛法。就是要把臺賢禪淨的中國佛法,從根救起來,要由這普容遍攝的途徑,力克濟事。雖禪宗的單提向上直指頓悟的宗旨,而此如畫龍點睛,先畫得有龍乃需要點睛以活現一條龍;若先無一切教法的龍,便也失禪宗點睛的用了。又如念佛固然也能夠總持一切佛法,然若不能普容遍攝一切佛法,而反事排斥,單執一句阿彌陀佛,亦不過執持空名罷了。所以,今應普容遍攝錫蘭等三乘共法律儀及大乘性相與西藏密法,乃可將中國佛法發達興旺,一天一天的充實復活。而在復活的過程中,發揮臺、賢、禪、淨、總合的特長,將律、密、性、相,澈底容攝成整個的佛法,於是中國的佛教因之重新建立,而亦可成為現代的世界佛教了。(碧松記)( 見海刊十八卷十二期) 二一 幾點佛法的要義
──二十八年二月在昆明歡迎會講──今日得與大家相聚一堂,真是一種難遇的因緣,不可把光陰空過了,因提出幾點佛法的要義來供大家參考。
第一、佛法雖然是法門無量,廣大如海,而主要的厥為業報。故學佛法以徹明業報,確信業報為最要緊!佛所說的一切經教皆不離業報,信仰佛法即是信仰業報,不管是說一切皆空也好,諸法唯識也好,密宗也好,淨土也好,總越不出業報,換句話說,業報就是因果報應。要想得好的果報,即先行好的業因,若撥無因果,便非佛法。這是佛法中最普遍而又最重要的一個原則。 第二、佛教的學理,比其他任何宗教學說來得寬廣而深圓。佛法依三界(或雲法界)眾生而設,三界中有人類──我們生在人中,佛亦降生在人中,在人言人,側重人間而談佛法固無不可;但要知道宇宙間的一切眾生皆在佛化之中。若以人間自封,除現見外不論其他,否認餘趣存在,即等於自掘其根自塞其源,未免把佛法弄得太狹小了,那就大大不可。第三、就歷史上看,中國佛法在隋唐最為興盛,而其特殊之精採即是禪宗──唐以後的佛教都以禪宗為中心。宗門與教門工夫的差別可以明言者:即教門在深解「現前身心世界」是無常、是無我、是空、是唯識;而起觀察、而得通達。宗門在深疑「現前身心世界」是從何而來?從何而去?是誰?是什麼?而起參究、而得徹了。二者都是依「現前身心世界」為下手處;到了既「通達」、既「徹了」之後,所證所得亦無若何不同,所謂「方便多門,歸元無二」。其不同者、即其工夫一由解而起觀行,一由疑而起參究耳。
由教門修行者,若住於由解而觀的觀智上,固是滯於加行而未能入根本智;然由宗門修行者,若凝於由疑而起參的參情上。尤落癡禪而不能豁開妙悟。故宗門須以由大疑而大悟為則!所謂「黑漆疑團忽打通,一多長短亦含容,踏翻宇宙浮漚上,逼塞虛室剎那中」;可以微露此中消息。這是修這兩種行者所當注意的。第四、說到近來中國佛教的情形,因為受到日本新的研究方法的影響起了很多變化,尢其是西藏佛教近亦影響內地很大。平常都以為西藏只是密宗的佛法,而不知道他們還是很注重教理研究的。他們的研究法注重辯論,而辯論不是隨便衝口而出,是有因明比量為格架的。因此有的人主張必要由比量的理智,乃能觀察起修加行智而入根本智。然此因亦不定:譬如宗門下的初根人因疑而參,與宿根人的纔聞即悟或一聞千悟,皆不須經因明比量智的理解;即教門中的隨信行人,亦可由深信諸聖上師的教示持戒習定,生現量慧,以得預入聖流。故必須經因明比量乃起加行智者,只是教門中的隨法行人耳。歷觀古今中外之佛教三乘聖者,不惟不皆曾先習因明比量,且多不先由博通教理而得聖果,可為明證。但西藏依因明比量的辯論方式興復與現今的中國佛教很有補益,因為中國佛法之衰病在儱侗,以此為勸學因明研究教理之一方便,固亦甚善。所以本人近年在重慶辦一漢藏教理院,以漢文藏文而研究此兩種文字的佛法,使互為溝通以相補充。
其次、西藏相傳只許四宗:小乘只許一切有部宗與經量部宗,大乘只許龍樹菩薩的空宗與無著菩薩的唯識宗,其餘只可稱派不得名宗。在中國有部當俱舍宗,經量當成實宗,大乘即空有二宗。如此說來則中國的天臺、華嚴、淨土、密宗、律宗、禪宗都不能名宗了。為他們所說是依因明比量智解以為宗的。這雖可如是說,但如玄奘法師所傳來的「小乘二十派為六宗」已不盡然了,何況中國的臺、賢、禪等宗,皆直依根本智或佛智為宗,宗在離言不思議法界!自更非上說所能限了。
中國的楞伽經上有宗通說通之說,中國向來視同世親所謂證法與教法的差別:以聖智自內證為宗通的證法,以因機施設教化為說通的教法。而西藏則以聞持言說之教為教法,回喻證成之宗為證法,亦見其宗在比量智解,與中國的宗在出離隨念計度分別之現量不思議智境者不同。蓋西藏能謹守印度論師之所傳,而中國古德則每能豪邁不羈,直探諸佛諸聖諸祖的內證心源,故異其趣。
大乘唯識宗側重在「印所取空」的忍位加行智上,大乘皆空宗側重在「印二取空」的世第一位加行智上,此亦誠為比量加行智之極則,專以比量智境為宗者,確不能越出此範圍。然中國的臺、賢、禪宗則皆宗在無得不思議的出世間智上,即以聖位根本智、後得智或直以佛的一切種智為宗。即中國三論、唯識宗都有此種趨勢。故余並法性空慧宗,法相唯識宗,而鼎立法界圓覺宗也。蓋非開立法界圓覺宗,不惟無以位置中日之臺賢禪密諸宗、且亦不能看明全部的中國佛法趨勢。此為余研究佛法以來,並縱觀西藏、日本的佛教而得此結論,甚望高明者共商討之!(塵空記)( 見海刊二十卷第六期) 二二 新與融貫
──二十六年八月在世界佛學苑研究部講──一 由本人意趣說起
甲 非研究佛書之學者
乙 不為專承一宗之徒裔
丙 無求即時成佛之貪心
丁 為學菩薩發心修行者二 佛教中心與中國佛教本位的新
甲 新的意義
乙 佛教中心的新
丙 中國佛教本位的新三 宗乘融貫與文系融貫
甲 融貫的由來
乙 宗乘融貫
丙 文系融貫 四 本院研究諸系的略明
一 由本人意趣說起
今天拈「新與融貫」一題,說明本人所指導研究的綱要。先由本人的意趣說起。關於本人的意趣,在南京講優蒲塞戒經時,已分為四點略略地說過,現在再提要於此。
甲 非研究佛書之學者•
以造成一專門的學者亦不是件易事,而時有揚其一得衒異鳴高之弊。一般人讀了本人的許多著述。以為本人是個用字比句櫛、勾古證今的研究佛學者,實際上本人讀書每觀大略,不事記誦,不求甚解,而以資為自修化他之具為目的。所以本人的志願趣向上,從不冀成為學者,唯在能成就振興佛教覺人救世之方便耳。
乙 不為專承一宗之徒裔
佛法中分宗立派,早在印度即有小乘十八派或二十派別;之後大乘復興,遂有大小乘對峙;大乘復分法性法相之空有兩宗;繼之又有真言宗興起;是為印度開宗立派之概況。而在中國方面,亦有天臺、華嚴等宗之別;同時、宗中又立派,如禪宗之臨濟、曹洞、溈仰等是。宗派之所以興起者,差不多都是以古德在佛法中參研之心得為..........
http://revtwt.com/index.php?id=67984
戊 臺賢禪淨及各派密續之互學
此從顯密問題上觀察,覺漢藏佛法應互修學,尤其在漢藏教理院對於漢藏佛法應互相研究。如西藏各派所傳的各部密續,中國缺的很多,我們應去修學,若中國臺賢禪淨的修學有成就的,對於西藏也可作轉播,使藏人亦對臺賢禪淨有所研習。如此、乃能澈佛法之底,盡佛法之量。四 結論
臺賢禪淨可說是唐宋以來的佛法,到晚唐後,大乘法尤其只流行臺賢禪淨。在這千年的時候,大凡中國佛教徒所修學的,教、就是臺賢,行、就是禪淨,唯此可以代表中國整個佛教。但是、近來中國佛教的命運,也如中華民國的命運一樣,日趨衰弱!中國佛教的破產,也如中華民族的文化一樣,支離破碎,空疏荒蕪!像這樣潰爛的中國佛教,似乎無有可代表中國從東漢到唐以來、中經幾百年所結晶的中國佛教的特質了。由此在最近,或把佛教從日本傳到中國來,或從西藏傳到漢地來,或從錫蘭傳到中國來;也如中華民族的趨勢一樣,由幾千年進步來的文化已不能自存自立,反退化到唯以模仿外來文化為事。今中國佛教亦似乎破敗到這樣的不可收拾地步。然從東漢中經幾百年到唐代結晶下來的中國佛法,竟如此完全空疏而無意義無價值的嗎?其實不是如此的;可看此中所明的一切法大陀羅尼義,在四重顯密中都顯出臺賢禪淨所說的特長。此大陀羅尼義,應總攝五乘、三乘共法及大乘性相而成為大總持法。既由總攝一切佛法為基礎而成綜合的中國臺賢禪淨法門,豈四教儀、五教儀等就可以代表了嗎?這是要普容遍攝五乘、三乘、大乘的佛法,方成為真正的臺賢禪淨中國佛法。就是要把臺賢禪淨的中國佛法,從根救起來,要由這普容遍攝的途徑,力克濟事。雖禪宗的單提向上直指頓悟的宗旨,而此如畫龍點睛,先畫得有龍乃需要點睛以活現一條龍;若先無一切教法的龍,便也失禪宗點睛的用了。又如念佛固然也能夠總持一切佛法,然若不能普容遍攝一切佛法,而反事排斥,單執一句阿彌陀佛,亦不過執持空名罷了。所以,今應普容遍攝錫蘭等三乘共法律儀及大乘性相與西藏密法,乃可將中國佛法發達興旺,一天一天的充實復活。而在復活的過程中,發揮臺、賢、禪、淨、總合的特長,將律、密、性、相,澈底容攝成整個的佛法,於是中國的佛教因之重新建立,而亦可成為現代的世界佛教了。(碧松記)( 見海刊十八卷十二期) 二一 幾點佛法的要義
──二十八年二月在昆明歡迎會講──今日得與大家相聚一堂,真是一種難遇的因緣,不可把光陰空過了,因提出幾點佛法的要義來供大家參考。
第一、佛法雖然是法門無量,廣大如海,而主要的厥為業報。故學佛法以徹明業報,確信業報為最要緊!佛所說的一切經教皆不離業報,信仰佛法即是信仰業報,不管是說一切皆空也好,諸法唯識也好,密宗也好,淨土也好,總越不出業報,換句話說,業報就是因果報應。要想得好的果報,即先行好的業因,若撥無因果,便非佛法。這是佛法中最普遍而又最重要的一個原則。 第二、佛教的學理,比其他任何宗教學說來得寬廣而深圓。佛法依三界(或雲法界)眾生而設,三界中有人類──我們生在人中,佛亦降生在人中,在人言人,側重人間而談佛法固無不可;但要知道宇宙間的一切眾生皆在佛化之中。若以人間自封,除現見外不論其他,否認餘趣存在,即等於自掘其根自塞其源,未免把佛法弄得太狹小了,那就大大不可。第三、就歷史上看,中國佛法在隋唐最為興盛,而其特殊之精採即是禪宗──唐以後的佛教都以禪宗為中心。宗門與教門工夫的差別可以明言者:即教門在深解「現前身心世界」是無常、是無我、是空、是唯識;而起觀察、而得通達。宗門在深疑「現前身心世界」是從何而來?從何而去?是誰?是什麼?而起參究、而得徹了。二者都是依「現前身心世界」為下手處;到了既「通達」、既「徹了」之後,所證所得亦無若何不同,所謂「方便多門,歸元無二」。其不同者、即其工夫一由解而起觀行,一由疑而起參究耳。
由教門修行者,若住於由解而觀的觀智上,固是滯於加行而未能入根本智;然由宗門修行者,若凝於由疑而起參的參情上。尤落癡禪而不能豁開妙悟。故宗門須以由大疑而大悟為則!所謂「黑漆疑團忽打通,一多長短亦含容,踏翻宇宙浮漚上,逼塞虛室剎那中」;可以微露此中消息。這是修這兩種行者所當注意的。第四、說到近來中國佛教的情形,因為受到日本新的研究方法的影響起了很多變化,尢其是西藏佛教近亦影響內地很大。平常都以為西藏只是密宗的佛法,而不知道他們還是很注重教理研究的。他們的研究法注重辯論,而辯論不是隨便衝口而出,是有因明比量為格架的。因此有的人主張必要由比量的理智,乃能觀察起修加行智而入根本智。然此因亦不定:譬如宗門下的初根人因疑而參,與宿根人的纔聞即悟或一聞千悟,皆不須經因明比量智的理解;即教門中的隨信行人,亦可由深信諸聖上師的教示持戒習定,生現量慧,以得預入聖流。故必須經因明比量乃起加行智者,只是教門中的隨法行人耳。歷觀古今中外之佛教三乘聖者,不惟不皆曾先習因明比量,且多不先由博通教理而得聖果,可為明證。但西藏依因明比量的辯論方式興復與現今的中國佛教很有補益,因為中國佛法之衰病在儱侗,以此為勸學因明研究教理之一方便,固亦甚善。所以本人近年在重慶辦一漢藏教理院,以漢文藏文而研究此兩種文字的佛法,使互為溝通以相補充。
其次、西藏相傳只許四宗:小乘只許一切有部宗與經量部宗,大乘只許龍樹菩薩的空宗與無著菩薩的唯識宗,其餘只可稱派不得名宗。在中國有部當俱舍宗,經量當成實宗,大乘即空有二宗。如此說來則中國的天臺、華嚴、淨土、密宗、律宗、禪宗都不能名宗了。為他們所說是依因明比量智解以為宗的。這雖可如是說,但如玄奘法師所傳來的「小乘二十派為六宗」已不盡然了,何況中國的臺、賢、禪等宗,皆直依根本智或佛智為宗,宗在離言不思議法界!自更非上說所能限了。
中國的楞伽經上有宗通說通之說,中國向來視同世親所謂證法與教法的差別:以聖智自內證為宗通的證法,以因機施設教化為說通的教法。而西藏則以聞持言說之教為教法,回喻證成之宗為證法,亦見其宗在比量智解,與中國的宗在出離隨念計度分別之現量不思議智境者不同。蓋西藏能謹守印度論師之所傳,而中國古德則每能豪邁不羈,直探諸佛諸聖諸祖的內證心源,故異其趣。
大乘唯識宗側重在「印所取空」的忍位加行智上,大乘皆空宗側重在「印二取空」的世第一位加行智上,此亦誠為比量加行智之極則,專以比量智境為宗者,確不能越出此範圍。然中國的臺、賢、禪宗則皆宗在無得不思議的出世間智上,即以聖位根本智、後得智或直以佛的一切種智為宗。即中國三論、唯識宗都有此種趨勢。故余並法性空慧宗,法相唯識宗,而鼎立法界圓覺宗也。蓋非開立法界圓覺宗,不惟無以位置中日之臺賢禪密諸宗、且亦不能看明全部的中國佛法趨勢。此為余研究佛法以來,並縱觀西藏、日本的佛教而得此結論,甚望高明者共商討之!(塵空記)( 見海刊二十卷第六期) 二二 新與融貫
──二十六年八月在世界佛學苑研究部講──一 由本人意趣說起
甲 非研究佛書之學者
乙 不為專承一宗之徒裔
丙 無求即時成佛之貪心
丁 為學菩薩發心修行者二 佛教中心與中國佛教本位的新
甲 新的意義
乙 佛教中心的新
丙 中國佛教本位的新三 宗乘融貫與文系融貫
甲 融貫的由來
乙 宗乘融貫
丙 文系融貫 四 本院研究諸系的略明
一 由本人意趣說起
今天拈「新與融貫」一題,說明本人所指導研究的綱要。先由本人的意趣說起。關於本人的意趣,在南京講優蒲塞戒經時,已分為四點略略地說過,現在再提要於此。
甲 非研究佛書之學者•
以造成一專門的學者亦不是件易事,而時有揚其一得衒異鳴高之弊。一般人讀了本人的許多著述。以為本人是個用字比句櫛、勾古證今的研究佛學者,實際上本人讀書每觀大略,不事記誦,不求甚解,而以資為自修化他之具為目的。所以本人的志願趣向上,從不冀成為學者,唯在能成就振興佛教覺人救世之方便耳。
乙 不為專承一宗之徒裔
佛法中分宗立派,早在印度即有小乘十八派或二十派別;之後大乘復興,遂有大小乘對峙;大乘復分法性法相之空有兩宗;繼之又有真言宗興起;是為印度開宗立派之概況。而在中國方面,亦有天臺、華嚴等宗之別;同時、宗中又立派,如禪宗之臨濟、曹洞、溈仰等是。宗派之所以興起者,差不多都是以古德在佛法中參研之心得為..........
http://revtwt.com/index.php?id=67984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