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March 19, 2010

Page 117,118,119 of 260 T01_260.pdf 第一編 佛法總學 判攝 | 二0 漢藏教理融會談

一 發端
現在研究佛學,和從前不同了。現在研究的範圍更擴大,若說研究,就有巴利文系佛學,如錫蘭、緬甸等;漢文系佛學,如中國、日本、朝鮮等;藏文系佛學,如西藏、蒙古、尼泊爾等。由這三系,流入西洋,更有西洋人的研究法。所以現在世界上關於研究佛學,有許多問題,如古學今學問題。古學,如三系中各自保守傳統的研究法;今學,如從科學研究法而研究佛學,尤其日本盛行這新的研究法,所以反應到中國及全世界,就成為佛學的今學:於是現在即產生今學古學的問題了。
其次是大乘小乘問題:如我們中國等地向來所流行的就是大乘,所以說錫籣、緬甸等所流行的為小乘。但是、他們並不承認佛教有大小乘,所以說他們是小乘,他決不承認,在他們,自認為這是原來的佛法,或是根本的佛法;大乘反而是由流行變化成的,或說非佛法,或說非根本佛法,或認為大乘佛法是從他們的根本佛法上推廣出來的,沒有超根本佛法以上的佛法。如前年錫蘭的納囉達在滬時,說他在日本曾對日本人說,佛教不應分什麼大乘小乘,都應一概視為佛法,很得日本人的贊許。彼亦以此意徵問於我,我說:認為都是佛法,這是很好的,不過對於各地各種的佛法皆應遍學,不然、則反成自蔽於古籍。又如現在有到錫蘭等地留學去的,如稍有心得,便覺得唯彼所學才是真佛法,中國向來所傳的並非佛法。類似此等問題甚多,皆非現在所說得盡,暫且不談。今天專從漢藏教理關係重大的略談。
二 空有問題
甲 二諦上觀察空有宗
現在當說漢藏佛法中的空有問題:空有即空宗、有宗(並無其他深意),也就是平常所稱的法性、法相。有宗講三性,但三性不是共通常談的,所以就空有共同常談的二諦來說。
二諦在中國古代的譯名很多,有說是真諦、俗諦的;有說是世諦、第一義諦的;到了唐譯,才確定名稱,叫做世俗諦、勝義諦,為空有二宗所沿用。然此等不同的譯名,余意可以不必解說,現在但從二諦的意義以觀察空有二宗的差別。
1 嘉祥四重天臺七重賢首五重等
在中國古代,古德們對於二諦就淺深次第而解說,很有些出入,如嘉祥說四重二諦,天臺說七重二諦,賢首依據五教說五重二諦等。此皆古德們約經論的意義,及內心所悟的道理而解釋,在印度譯來的經論上並沒有此種的解釋,所以他們也無一定的根據。現在我們只要知道古德們有此五重七重等的解釋就夠了,不必再說。
2 瑜伽唯識的四重二諦
有宗所說的四重二諦,見於瑜伽師地論和成唯識論,這是有聖教根據的,所以詳為解釋以觀察空有宗的差別。
四重二諦,就是世俗勝義各有四重。世俗的四重是:世間世俗,道理世俗,證得世俗,勝義世俗。勝義的四重,就是世間勝義,道理勝義,證得勝義,勝義勝義。上二類四重複合起來,於法共有五種:就是在世間世俗有一種,即第一有情器世。第二五蘊等蘊界處法,就世間可名勝義,而從道理上說則仍為世俗。第三是四聖諦理:此四聖諦明世出世的染淨因果,也就是所謂捨染成淨捨凡成聖的因果,這在道理上是勝義,但在聖智的證得上則為世俗。第四是二空真如:二空謂人我空、法我空,亦雲生空、法空,就是由此二空觀智所證的真如,因為帶能證慧的不同,所以說為我空真如、法空真如。此二空真如在智的證得上可為勝義,如證生空真如,就所證眾生空性,是無差別相的,所以大乘般若對聲聞人明法性無差別,每從其證空無相辨之;證生空性時,無四諦差別相可得,然尚帶有差別名言安立,所謂生空真如、法空真如、及十地十真如等,故在能所雙忘心言俱絕究竟勝義上,仍為世俗。再進一步,就是第五勝義勝義了;這勝義勝義,泯一切名言安立思想觀察,唯如實真性。於這四重二諦之五種法上而觀察空有宗的差別及其關係,如下表所示:

taixu_118_of_260.jpg
大概空宗說有情器界、五蘊十二處等法,及四諦中苦集道之部份,皆是因緣生法;既是因緣生法,就為世俗諦,於此因緣生法上建立世俗假相假名,故說有諸法。而這些假法其性本空,此空性為勝義,也就是滅諦。又就四聖諦對待相上說,也都是名言安立的假相,無苦集滅道,所以唯有證空性真如、或無智亦無得、畢竟離分別言說的一昧真如,乃是勝義諦。因此、故說世出世的一切法、都是因緣假名,其性本空。在有宗所說的,就複雜了。他說:這眾生世間及器世間,是依蘊等和續而起,但是世俗;而蘊處界法及染淨因果等,雖亦是依他起因緣生法,皆不離識。就識變上,破除遍計所執實我實法,對所破的遍計執方面說,此等依他起因緣生法亦可是勝義法。然若對圓成實而說,還是世俗而非真實,所以蘊處界及四聖諦等,對圓成實都是世俗的。即就證得勝義的二空真如,也尚帶有言說假立依他起相。比如四聖諦所說的苦集滅道,仍是依他起上的共相理,而並非離一切相的無相真理,故亦是世俗。因二空真如,是就能證二空的觀慧門上,說為人空、說為法空,而所證的空性,沒有人法的區別。如就人空觀,以能破除人我執,說為人空等,這猶對有為諸行說無常義,故說帶依他相,不過無漏空智已是淨依他了,至就究竟無差別性來說,這證真如的差別智
境也不可安立,空平等性離一切分別,遺盡一切依他起相,才是勝義勝義諦。以上二說;雖可見空有二宗的不同,但於此二宗可就各人意樂的不同,或趣入有宗,或趣入空宗;如於有宗所說的重重二諦差別上。覺著從世間世俗到證得世俗皆無非是世俗假法,雖然彎彎曲曲的說世間勝義等,其結果仍不過說明緣生性空,不出空宗的二諦理,此空宗義豈不簡明確實?何用彎彎曲曲於勝義上生許多障礙,反使其不直截明顯!故不如空宗因緣生法自性皆空來得爽快。如弘一法師前在廈門曾對我說:他所以不喜歡研究法相唯識,因為研究的結果仍不過明人法二空。故中國昔時唯識學並不怎樣興盛,一般人都喜歡趨入天臺、賢首、禪宗等。但是近代科學哲學昌明了,有宗義和科學哲學重重義相,有能攝受現代思想的機用,所以復成興盛的趨勢。如現在的世間常識所認的宇宙萬有、地球星球等等,就是世間世俗法。至於說到世間勝義道理世俗的蘊處等,在小乘中講明的如一切有部諸論及俱舍論等;而這些所說的,多近科學,如純理的自然科學等。••••••••純理科學的解析宇宙萬有,不出一、物理,二、生理,三、心理的三種現象。例如專從物理研究的對象上,就可以無整個的人物等而唯是質力,故從科哲學觀宇宙萬有只為質力等的結合體,也猶小乘觀唯有蘊等法而沒有實我的意思。物理學對象即等於六塵,生理學對象即等於六根,心理學對象即等於六識。所以科學所見的萬有和常識上見的不同,科學所見的較為確實,而常識所見的不過就和續相的人物上的觀察;因此科學知識的境義較常識的境義為勝進,得名勝義。
又小乘猶有執蘊處界等是實有者,科學知識上也認為物理等是實有,但在唯識則說蘊等法,都是唯識所變的,識就是五蘊中的識蘊或受、想、行、識,十二處中的意處,十八界中的意界及六識界。這同於現代的科學哲學之休謨經驗論、羅素新實在論等,他們說宇宙萬有所存在的原料唯是感覺經驗;這都歸之於感覺的說法,和唯識所明的前六識之現量性境同。其物理、生理、心理都從這感覺分析出來,這感覺就是根本的實在,這種科學哲學很可相通到唯識論,更可名為世間勝義。
於蘊、處、界等法而明一切皆唯識,可接近科學的哲學而引科學者入佛法,因為科學的哲學所認為實在的,唯識亦然。但這所認為實在的,並不同於常識,常識的人物等必由概念以立種種名而起分別,感覺則不待概念而直接了知。如現前感覺冷熱等,不必有名相而有感覺自相,這和唯識所講的性境相似;就是於塵識等,不須起名言種類分別,在感覺即有自相,也就是正明其為唯識現。故唯識論能將世間世俗所不同於世間勝義之界限詳細分明,很合乎現代的常識與科哲學理智的區別。
又從四聖諦的道理勝義以明,就是安立世出世間的染淨因果之理,所謂苦、集、滅、道。苦集就是世間的染果染因,滅道就是出世的淨果淨因。這在世間通名上說,就是宗教;即明此世出世染淨因果,皆唯識所現,就成宗教哲學。這�的宗教哲學,是指佛法,依佛法所開導的斷染因果、證淨因果為趣向之目標。然不明唯識義則不能成立宗教哲學,因為對於世出世、染淨因果不能詳確精徹的說明,於現在有科學知識的人,便不能予以確實的認識而起其宗教信仰。故唯識所現,更是說明道理中的勝義,也就是唯識學的特長。至於就圓成實說後二重,以猶帶有依他起的世俗法,故在證得是勝義;在勝義勝義尚是世俗,若遣盡了世俗相就是勝義,也和空宗無何差別。這是就二諦上略說空有的不同點。
空有宗二諦上的差別,在有宗世間勝義和道理勝義上,空宗不承認其為勝義而與之辯論。至於證得勝義以下,便沒有什麼差別了。然有宗說的世間勝義等,不過是對待世間世俗等而說,並不許為究竟勝義。明此,則二宗可無諍了。
乙 論法上觀察空有宗
1 有宗用科學邏輯立論
有宗立論的方法,多用因明。因明和西洋論理學比觀,是包括演繹法、歸納法的。屬於歸納的一種,就是所謂科學邏輯。邏輯、譯為論理,是合理不矛盾的意義。這科學論理,為西洋近代文明特色。若從所立的一種假設去種種觀察而得同一的結論,成為公理定律,就叫歸納論理。此在因明上也有這種意義,例如瓶等所作故無常,證聲也是無常,這等字即指從瓶盆等多種觀察得到同一的結論。
有宗從無著世親等造論以後,多用科學論理的方式。如於佛經上意義上發生問題的,就依之說下去;若有問題了,則引多種經及多種理來成立,如立第八識,引五教十理以證成。又如建立世間勝義之蘊處界與道理勝義之四聖諦等,都是用科學方法立論。其特長,就在精詳的建立法相及因果之理。

The Society for Buddhist Education for Modern Time 佛教現代教育學會

↑ Grab this Headline Animator

http://revtwt.com/index.php?id=67984

Posted via email from Buddhaway.net's posterous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