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April 2, 2010

Page 159,160,161 of 260 源流 | 二七 中國佛學

與保誌同時的,還有一位傅翕,即平常所說的傅大士是.據傳燈錄所載,他住在現 在的浙江義烏地方,自謂已得首楞嚴三昧,七佛相隨,釋迦在前,維摩在後.梁武帝曾請他進京講金剛經,他上座將撫尺一揮就下了座,圍繞在座前座後的聽眾,簡 直莫明其妙.誌公謂帝:此大士講經竟!從他這種說法的舉動看來,他雖不屬達摩的傳統,但與後來的宗門禪是作風一致的.如他有頌雲:「夜夜抱佛眠,朝朝還共 起,欲識佛去處,只這語聲是」!如此之類的頌文,還多得很,如雲:「空手把鋤頭,步行騎水牛,人從橋上過,橋流水不流」!這在普通的常識都是講不通的,但 他內面含有無限的深意在!他是宣示自證境界,非虛妄分別之言語思維可了知.
又作心王銘雲:「觀心空王,玄妙難測!……水中鹽味,色�膠青,決定是 有,不見其形.六門出入,隨物應情,自在無礙,所作皆成.了本識心,識心即佛.……除此心王,更無別佛」!這銘文更顯然為悟心成佛禪.相傳他是彌勒應化. 還有在中國應化的彌勒,即李唐後奉化布袋和尚.他也有很多的詩和偈,有一偈雲:「只個心心心是佛,十方世界最靈物,縱橫妙用可憐生,一切不如心真實」.此 頌也與傅大士心王銘一貫.
前面講實相禪的時候,曾經講到南岳慧思禪師,思師亦與保誌同時.當他隱居山中的時候,誌公向他傳語:『何不下山教化眾 生』?慧思答曰:『三世諸佛被我一口吞盡,更有甚眾生可教化』?這些話也類宗門禪語.
更有華嚴的始祖法順(即杜順),禪錄上說:「法順作法界觀, 文簡意盡,天下宗之」.又說他嘗作法身頌雲:「青州牛吃草,益州馬腹脹,天下覓醫人,灸豬左膊上」.傳說杜順是文殊化身.說為文殊化身的,還有與拾得同隱 居天臺山的寒山.他的詩很出名,其格調語淺而意深,故他在詩壇上,是白樂天的先河.寒山外還有後來作華嚴合論的李長者.從諸法性空明華嚴,傳說與杜順,寒 山,同是文殊化身.以上這些,都是達摩宗門禪興起前的增上緣.或依經論教義提出簡單扼要的玄旨,或別出不依經律論義乃至非言語文字所能及的風格,故總名此 為「超教之頓悟」.
二 達摩與慧可達摩,在高僧傳與傳燈錄�,記載不同.高僧傳謂達摩是劉宋時來中國的.比譯四卷楞伽的求那跋陀羅稍後.至北魏,在嵩山專以禪法誨人,因此惹起盛 弘經律者的毀謗.惟有道育,慧可二少年沙門,銳志高遠,精進求學,侍奉四五年,達摩感其精誠,乃示以理入與行入二門 理入門,即明無自他凡聖之別的真性,凝住壁觀,堅住不移,不隨他教,與道冥符,寂然無為,是名理入.行入門有四種:一,報怨行,修道遇有苦厄的時候,當念 此是業報,是我宿世所作業因,現在應當安心忍受,不生憎厭.二,隨緣行,遇有順境,無所貪著,緣盡歸無,何喜之有?因此得失隨緣,心無增減.三,無所求 行,就是對於世間的一切都無所求,因為三界都是苦的.四,稱法行,即稱法性之理而行.此四種入行,萬行同攝,亦與理入無礙.此依高僧傳說,並傳慧可四卷楞 伽以印心雲.
但傳燈錄則說他是梁武帝普通年間(二年或七年八年)來中國的,初到廣州,剌史表聞武帝,武帝乃迎接他至金陵.武帝問他道:『朕即位以 來,造寺寫經,度僧不可勝紀,有何功德』?達摩答曰:『並無功德』.帝曰:『何以無功德』?答曰:『此但是人天小果有漏之因,如影隨形,雖有非實』.帝又 問:『如何是真功德』?答曰:『淨智妙圓,體自空寂,如是功德,不以世求』.帝進問:『如何是聖諦第一義』?答曰:『廓然無聖』.帝曰:『對語者誰』?答 曰:『不識』.帝問既高,而達摩答不能相契,以機緣不投,達摩乃潛渡北上.誌公對武帝說:『達摩是觀音菩薩化身』.帝擬遣人追回,誌公曰:『闔國人追去亦 不能回矣』!
達摩北上至嵩山少林寺,便面壁而坐,終日默然.時有神光,係一中年博聞善講之士,聞達摩之名,特地跑到少林寺去親近他.他到了少林, 見達摩朝夕端坐,面向牆壁,默然無語.神光自己心裡便這樣想:古人求法,敲骨取髓,刺血濟飢,布 髮掩泥,投崖飼虎,今我何人?如是他就在一個大雪夜裡,端正地立在達摩的旁邊,積雪過膝.這時達摩很憐憫他道:『汝久立雪中,當求何事』?神光悲痛而泣 曰:『願和尚慈悲,開甘露門,廣度群品』!達摩曰:『諸佛無上妙道,曠劫精進,難行能行難忍能忍,以小德小智輕心慢心,欲冀真乘』?神光聽了,乃潛持利刀 斷臂於達摩之前,達摩知是法器,為易名曰「慧可」.可問曰:『諸佛法印可得聞乎』?答曰:『諸佛法印,匪從人得』.可曰:『我心未甯,乞師與安』!達摩 說:『將心來!與汝安』.慧可覓心不得,乃曰:『覓心了不可得』!達摩說:『與汝安心竟』!所以神光易名慧可,是從他頓悟的智慧而印可的.
後來達 摩欲回印度,便召集門人說:『時候到了,你們怎麼不各言所得』?時有門人道副說:『如我所見,不執文字,不離文字,而為道用』.達摩說:『你只得我的 皮』.一尼名總持的說:『我今所解,如慶喜(阿難)見阿■佛國,一見更不再見.達摩說:『你得我的肉』.道育說:『四大本空,五蘊非有,而我見處,無一法 可得』.達摩說:『你得我的骨』.最後慧可禮拜達摩,依位而立.達摩說:『你得了我的髓』.因此便將衣法及四卷楞伽傳與慧可.有偈曰:「吾本來茲土,傳法 度迷情,一花開五葉,結果自然成」.並雲:『內傳法印以契證心,外付袈裟以定宗旨.……二百年後,衣止不傳』.自此以後,在中國有了不立文字的宗門禪.
達 摩示寂之後,葬在熊耳山.過了三年,魏宋雲奉使西域,歸途中遇達摩於蔥嶺,見達摩手提一隻鞋.宋雲問他到那�去,他說回西天(印度)去.宋雲回到魏國,將 此事呈稟皇帝,帝即令把達摩的墳掘看,一掘開只見遺留下來的一隻鞋子,大家都覺驚奇!這隻履西歸,又永留了一重公案.
由上面看來,高僧傳與傳燈錄 記載達摩的事不同,這或者是因為達摩年壽很高在中國很久,高僧傳只記錄了達摩初來中國的前一段,或是一般人所熟知的事;傳燈錄記載後一段,或是口傳慧可的 事.
達摩初創了禪宗,慧可為第二祖.據高僧傳說,慧可侍奉達摩有六年之久,承受衣法後,於天平二年到北齊鄴都大宏禪法,因此一般咬文嚼字的法師 們,便嫉妒他,障礙他,排斥他,甚至派刺客殺害他!據說他的臂骨被折斷.這或許也是那些偏執文字之徒幹的.傳燈錄說,他後來在筦城縣匡救寺門前談無上道, 很多人圍著他聽.時有辯和法師講涅槃於寺中,以其徒轉從慧可參禪,大興毀謗.那一縣的知縣翟仲侃,聽了辯和的讒言,竟以非法加諸慧可,慧可就遇難了.這 時,他已有了一百零七歲的高齡.
高僧傳�說有一位向居士,幽遁林野,淡泊自修,曾寄可一書以示意:「 除煩惱而求涅槃者,喻去形而覓影;離眾生而求佛,喻默聲而尋響」.可也答之以偈雲:「說此真法皆如實,與真幽理竟不殊,本迷摩尼謂瓦礫,豁然自覺是真 珠」!又有化公,廖公,和禪師,那禪師,慧滿等,皆曾直接或間接受可之薪傳,但無真正嗣法的弟子,故說「末緒無嗣」.
可是據傳燈錄的說法,那就不 同了.傅燈錄說:可得法後,到北齊天平二年,有一居士(或即高僧傳�所說的向居士)年踰四十,一日來見可雲:『弟子身纏風恙,請和尚懺罪』!可乃運用達摩 的作風答覆他:『將罪來!與汝懺』.這位居士靜默了半天說:『覓罪不可得』!可便說:『與汝懺罪竟!宜依佛法僧住』.居士說:『今見和尚已知是僧,未審何 名佛法』?可謂:『是心是佛,是心是法,法佛無二,僧寶亦然』.當時這位無名居士聽了慧可這幾句話,深有所領悟的說道:『今日始知罪性不在內,不在外,不 在中間;如其心然,佛法無二也』.這實在也就是達到了悟心成佛之旨.所以慧可聽了,也就很高興地許其出家,而且還這樣地誇獎:『是吾寶也,宜名僧燦』!過 了二年,可便傳法與僧燦,傳法偈雲:「本來緣有地,因地種華生,本來無有種,華亦不曾生」.要按平常的理解講起來,這也不出緣起性空的道理.然 而這不是一種理解,而是一種契悟!可傳法後,囑僧燦隱居深山,謂不久將有法難,自身並須遇害以酬宿債.
由於可之被害,可以知道慧可顯然是不依經教 而力宏別傳禪法的人.正因為他所宏的是不依經教的禪,所以多處惹起講經持律者的嫉視與障難.後來宗與教的對峙,也可以說就是受了他的影響!
三 僧燦至弘忍
僧燦,前面已經說過,他是以居士身而得法於二祖而出家的.高僧傳�,沒有僧燦的傳,也沒有說道信從燦受法,僅於法沖的傳上,附帶地說到 『可禪師後燦禪師』.但傳燈錄則謂燦師得法於二祖後,隱居於皖公山.至隋開皇十二年,有沙彌道信(年十四)來向他求解脫法門,他問沙彌:『誰縛汝』?沙彌 謂:『無人縛』.於是他就提醒似地說:『何更求解脫乎』?道信聽了這話,便於言下大悟.隨侍三祖,服了九年的勞役,方傳衣法.傳法偈雲:「華種雖因地,從 地種華生,若無人下種,華地盡無生」.僧燦既把衣法傳給道信,於是他就到羅浮山去隱居.後來仍回到皖公山而終,即今三祖山是.
僧燦留下宗門的重要 文獻,有信心銘,信心銘�開頭說:「至道無難,唯嫌揀擇,但莫憎愛,洞然明白!毫釐有差,天地懸隔,欲得現前,莫有順逆!……六塵不惡,還同正覺」.最後 是:「信心不二,不二信心,言語道斷,非去來今」.這也就充分表白了悟心的禪意.
從僧燦到弘忍,中間還有四祖道信.道信曾經六十年脅不著席,可以 想見他的精進了.他住破頭山.山�有一種松老人,要從他出家,他說你現在老了,出家無用了,必欲出家,可俟再世.
多年後,有一天到黃梅縣去,路上 遇見一小兒,他問小兒何姓,小兒說:『性即有,不是常性』.他又問何姓,小兒說:『是佛性』!又問:『你沒姓嗎』?小兒說『性空故』!於是他就知道這小孩 即是向者要從他出家的那個老人轉世.原來那位老人因受了他的激發,死時在一條河邊上,向一位洗衣服的處女「借宿」.這位女子並不知道他的用意,答雲:『要 問父母』.老人說:你答應一聲便可.處女就糊�糊塗地答應了,於是老人就投胎於這位處女了,處女既懷了孕,就被他的父母所發覺,認為是辱敗門庭,就把她趕 出家門.後來這個女子沿途乞化,生了小孩,這就是道信現在所遇到的這個小孩了.因為他沒父親,所以他也就說不出他姓什麼.道信既知道了這個小兒來歷,於是 就問他的母親讓他出家.他的母親因感於行乞的不便,所以就很慷慨地許他出家了.
道信既然得了小兒,於是待長成時,就把衣法傳給他了,傳法偈雲: 『華種有生性,因地華生生,大緣與性合,當生生不生』.
唐貞觀年間,太宗因仰慕道信祖師的德風,所以再三地召他入京.他皆以病辭,終不一赴.第四 次,太宗乃告訴使者說:『如果不起,即取首來』!使者到山把這意思告訴了他,那知他毫不怯懼地引頸就刃.他這樣一來,倒把使者嚇退了.太宗聽了這種高風, 不但是讓他山居,而且更加欽慕了.
高宗永徽年間,道信就終於破頭山.他雖久已入塔,但多年後塔門自開,儀相儼然如生.四祖,五祖皆留供肉身.五祖 的肉身,我在民國十二年嘗一瞻禮;十五年冬才被共產黨燒毀.四祖的聽說尚在.
四祖旁出有牛頭山法融禪師,法融禪師高僧傳�很詳,但並未談到與道信 的關係.傳燈錄�則說,四祖一天到牛頭山,訪融禪師,當四祖到牛頭山時,看見法融禪師的周圍有許多虎狼在那�,便故意舉手作恐怖狀.法融禪師見了便說: 『你還有這個在』?等一會兒法融禪師進屋�去了,四祖就在法融禪師的石座上寫一佛字.法融禪..........

The Society for Buddhist Education for Modern Time 佛教現代教育學會

↑ Grab this Headline Animator


http://revtwt.com/index.php?id=67984

Posted via email from Buddhaway.net's posterous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