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迦牟尼佛這個人,如果用今天我們一般社會的看法給他定位,他是什麼地位?諸位一定要知道,他不是神,他也不是仙人,他是人。他是一個多元文化的社會教育家,這是我們尊稱他,實際上他是一個多元文化社會教育的義務工作者。我們知道他是王子出身,他的願力弘深、眼光深遠、悲心很重,他發的願是為一切眾生服務、幫助一切眾生解決苦難的問題。他知道這樁事情政治做不到,所以他不去繼承他父親的事業,捨棄王位。他也知道這樁事情軍事、武力也辦不到,我們在經典裡面讀到,世尊年輕的時候武藝超群,所以他也不去作將軍,也不去作統帥,把這個統統放下了;用現在話來講,科學、技術、經濟都不能解決,什麼能解決?教育能解決,他最後選擇這個行業。於是我們這才明瞭,解決社會問題,最重要的、最殊勝的、最有效果的是教育。於是我們再仔細觀察釋迦牟尼佛選擇的這個行業,不但一生教學以身作則,做出榜樣來給我們看。雖然是出家,他的父親是帝王,他可以蓋一個很好的寺廟,可以過很舒服的生活,他為什麼要樹下一宿、日中一食、沿門托缽?為什麼?他教導我們,如果真正從事於教學的事業,一定要自己給一切眾生做出最好的榜樣,你所教的,人家才肯相信、才肯接受。你自己做不到,怎麼能教別人做到?
佛教人「以戒為師、以苦為師」,你要不能過清苦的生活,你的煩惱習氣決定斷不了。佛在《華嚴經》上告訴我們:「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這一句話重要!我們每一個人的智慧都跟釋迦牟尼佛一樣,能力也一樣,那個「德」是講能力,真的是萬德萬能,能力也一樣,真的是無所不知、無所不能。下面是「相」,相好也一樣,你的相,相貌好,身體好。這才真正叫究竟圓滿的幸福。現在我們為什麼都喪失掉?智慧喪失掉了,能力喪失掉了,相好也喪失掉了,佛一語道破,是你的妄想、分別、執著造成今天這個樣子。我們佛門講「業障」、「罪障」。業障、罪障是什麼?就是妄想分別執著。如果不肯吃苦頭、不肯過清苦的生活,你的貪瞋痴慢天天在增長。
所以我這些年來教導同學們,我說你們要想入佛門、要想過佛菩薩的生活,佛菩薩的生活就像方東美先生所說的「人生最高的享受」。我被方先生這一句話拉進佛門來,方先生沒有欺騙我,我完全把他老人家這句話證明了。人生最高的享受,你必須要把你的障礙除掉,這個障礙就是罪障、業障,你要把它消除掉,在佛法裡面講「懺除業障」,這個「懺」是懺悔。以後我跟章嘉大師學佛,章嘉大師教導我懺悔法門。什麼叫「懺悔」?你必須要找出你自己的毛病過失,你能夠常常發現自己毛病過失,這在佛法裡叫開悟,你覺悟了。悟後起修,悟了之後就把這些毛病、習氣改正過來,這叫做修行。
所以修行不是天天在念經,在念阿彌陀佛,在敲木魚做那個樣子,不是的。章嘉大師告訴我:「學佛要重實質,不注重形式」。形式是在什麼時候做?法會當中做。為什麼做這些形式?形式是表演給不學佛的人看,讓他有個印象,「哦!我們要去學佛」。真正學佛不重視形式,真正學佛重視實質,重視煩惱天天輕、智慧天天增長,這叫真正學佛。唯有智慧才能解決問題,這個世間無論怎樣繁雜的問題,智慧開了就迎刃而解。
我們今天智慧不開,大家曉得這是障礙、業障。業障的根是什麼?《金剛經》上講的「我相、我見」。《金剛經》說得好:「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那是假菩薩,不是真菩薩,真菩薩是「四相」破了。四相的頭一個是身相—我,你還把這個身體當作我,起心動念都為這個身體,你這一關不能突破,你就沒有入佛門。這個佛門是什麼?佛門小學一年級,小乘須陀洹果,大乘初信位的菩薩。所以,不論你怎麼熱心護持佛法、修學佛法,你要不能把自私自利徹底放下、捨掉,你就入不了佛門,佛法殊勝的功德利益你就得不到。這是真話。所以我跟同學們常講十六個字,這十六個字是我們的根本障礙,是我們罪障的根源,這十六個字就是:「自私自利、名聞利養、五欲六塵、貪瞋痴慢」。你要是把十六個字統統都放棄了、都沒有了,恭喜你!你得大自在,菩提路上一帆風順。你看看釋迦牟尼佛,他放下了,他得大自在。歷代祖師大德他也放下了,他得自在。我今天也放下了,我也得自在。
所以你們同修千千萬萬記住,今天我在此地拜託你們,不要拿什麼東西來供養我,不要拿錢來供養我,替我找麻煩,不是愛護我。為什麼?我這個手拿到錢,那個手就交給別人,你們不如乾脆給他,何必要我去轉一道彎,給我麻煩!也不必拿一些吃的東西供養我,我跟諸位說,我什麼都不要吃,尤其是補品,不管是中國的補品、外國的補品,我統統都不吃。我每天只吃一點青菜、豆腐,我喝的是開水,也不要送茶葉給我,為什麼?我都不吃。你們送給我,我都作禮物送別人,所以說一樣都用不著。
我的身體很健康,現在七十五歲,體能大概跟四十歲左右的人應該還差不多。我今天走到這邊來看到這個臺,這個臺相當高,這個臺我一步上不來,一公尺高我一步可以上去,這個臺我跳下去沒有問題。什麼樣的補品都不需要。我這一生,七十五歲,我沒有生過病。很多同修差不多四、五年沒見面了,見了面說我更年輕了,比五年前年輕了,我點點頭,我自己有這個感覺,這才叫「人生最高的享受」。如果學佛,學佛會老了、學佛會有病了,那是你修學不如法,你不懂得佛法的理論,你不懂得佛法的方法。如果你懂理論,懂這個道理,懂這個方法,如理如法的修行,我在講經常講,學佛的人應該是不老、不病、不死。這是幾個基本的概念,也是非常重要的概念,我在此地特別貢獻給諸位。
我們修行究竟從哪裡下手?這就是印光大師的話,「敦倫盡分」。「倫」是五倫,五倫是天然的秩序。我們中國人常講「道德」,什麼叫「道」?倫理是道,這是自然的秩序。我們從人類來說,男女結合是「夫婦」,五倫從這裡開端,有夫婦而後你生下小孩,這就有「父子」,小孩多了的時候,這就有「兄弟」,進入社會,就有「君臣」,就有「朋友」,中國人講這五倫。五倫不是孔老夫子發明的,孔老夫子非常謙虛,你看他老人家所說,他一生教學「述而不作」,他沒有創作,都是只述古聖先賢的教誨。這個東西也不是古聖先賢創造的,是天然的,自然而然的法則,自然而然的秩序,就像這個氣候春夏秋冬一樣,決定不能錯亂,這叫「天道」,道是講的這個意思。當然,如果再講到其他,那佛經裡面講的範圍非常大,我們僅限於我們人類的社會,人類社會的天然之道。修道有得於心,這是「德」。修道有得於心,你把倫常之道,你能做得很圓滿、做得很好,你覺悟了、你明白了,就是我們佛家講的大徹大悟了,智慧現前了,這是德,有得於心。如果有得於身,就是剛才我講的,身體健康。你修道有得於身,你的身不會衰老、不會生病。「德」有身心兩方面,「道」是一個。
「敦倫盡分」,印祖教我們從這裡下手,那釋迦牟尼佛怎麼教我們?給諸位說,釋迦牟尼佛也是教我們從這裡下手的。佛家修行的方法太多太多了,法門無量,又說八萬四千,這是真的。法門、方法、門道無量無邊,但是它的原理原則是一個,決定不會改變的,我們要抓住它的原理原則。佛在《觀無量壽佛經》裡面教韋提希夫人,韋提希夫人是我們的代表,他就是教導我們。韋提希夫人她知道西方極樂世界殊勝,很想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向釋迦牟尼佛請教,有什麼方法能夠幫助她到極樂世界?而釋迦牟尼佛在沒有講理論方法之前,先教她練基本功、修學基礎。基礎是什麼?「淨業三福」。講了三條,三條講了之後,有一句話非常重要,這個三條是「三世諸佛淨業正因」。我們從這裡就明瞭,「三世」是過去、現在、未來,所有一切成佛的人,那當然不是修一個法門,就是說無量無邊的法門,都是以這三條為基礎,這三條要沒有的話,任何法門都修不成功。我們從經上懂得這個意思,知道這一個教誨。
這三條裡面頭一條:「孝養父母,奉事師長」,這兩句話就是「敦倫」。所以印祖講的話,依舊是從佛那邊得來的,也不是他自己發明的,從「孝親尊師」修起。「敦睦倫常」。如果我們把這一句疏忽掉了,你這一生學佛只是跟佛結一個緣而已,這一生有沒有成就?肯定沒有成就。能不能往生?肯定不能往生。我教念佛同修,你們要想到極樂世界去,要把「三福」第一福圓圓滿滿做到,「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這四句做到了,念佛求生淨土,生凡聖同居土,你只能生到這個,不能往上去。要往上去,要把第二條做到,第二條有三句:「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連前面一條七句做到了,你生到極樂世界,生方便有餘土。如果把後面第三條也做到,總共有十一句,後面是:「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你把三福十一句全都做到了,恭喜你,你念佛生西方極樂世界,生實報莊嚴土。佛在經上講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只怪我們自己這些學佛人粗心大意,讀經、看經不留意,最重要的關鍵的教誨錯過了,到最後念了一輩子佛不能往生,最後責怪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你騙了我,你教我這樣我都照做了,又不能到極樂世界去,釋迦牟尼佛打妄語,欺騙我們,我們上他的當了。怨天尤人,那個罪造得更重!佛沒有騙我們,是我們自己粗心大意疏忽掉了。所以,「敦倫」太重要了。
「敦倫」從哪兒做起?從夫妻做起。諸位一定要知道,佛教教育是生活教育,是幸福美滿的教育,生活幸福美滿是從夫妻開始。夫妻要是不和,你一生沒有幸福,你也達不到圓滿。儒家講的倫理,也是講造端乎「夫婦」,世出世間聖人對這個問題看得這麼重!所以修行成佛作祖,也是從這裡開始。中國諺語常講「家和萬事興」。怎樣落實使夫妻好合、百年偕老?佛教給我們「四攝六度」。四攝六度同修們都懂,是不是真懂?不見得。為什麼?真懂你就會做了,你還沒有能落實,沒有能做到,可見得你不懂。佛法確確實實是「知難行易」,凡夫成佛,說老實話是一念之間,念頭一轉就成佛了,轉迷為悟,這個人就成佛了。你為什麼轉不過來?你了解得不夠透徹、不夠清楚,所以你還會被外面境界誘惑,你自己做不了主,人家讚歎你一句,歡喜好幾天,罵你幾句,難過好幾天,你說多冤枉!你自己做不了主宰,你不了解外面境界「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尤其凡夫跟凡夫在一起,他說:「我喜歡你,我愛你。」你要曉得,這是假話,不是真的。為什麼?他的心不是真心,他用的是妄心,妄心當然說的是妄語,那不會是真的。今天愛你,結婚了,明天恨你,就離婚了,你說這不是自相矛盾嗎?現在在這個社會上太多太多了,看清楚、看明白,不要上當,不要被人騙了,全是虛情假意。
什麼人說真話?佛菩薩說真話,因為他的心「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他的話是真的,他的話永恆不變,他確實愛眾生、愛一切人。我們恨他、侮辱他、陷害他、殺害他,他還是愛你,絕對沒有改變,這是真的,這個不是假的。那是什麼?那是本性。《三字經》上講:「人之初,性本善」,一切眾生本性是善良的,本性是真心。可惜六道凡夫用的都不是真心,用真心,這個人最低限度他證得阿羅漢果,他是阿羅漢,他是菩薩,他不是凡夫,用真心。用妄心是六道眾生。六道眾生,你要曉得都是虛情假意,可不要當真,他歡喜你,笑笑,很好;他恨你,笑笑,也很好,沒事!為什麼?他剎那剎那在轉變,他不穩定,一會兒往上升,一會兒往下降,他就是這個樣子。我們對他了解,知道如何跟他相處。我們跟他相處,幫助他覺悟,幫助他回頭,幫助他改過,幫助他回歸自性,這就是佛菩薩的教育。所以「六度四攝」要落實。
佛教人「以戒為師、以苦為師」,你要不能過清苦的生活,你的煩惱習氣決定斷不了。佛在《華嚴經》上告訴我們:「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這一句話重要!我們每一個人的智慧都跟釋迦牟尼佛一樣,能力也一樣,那個「德」是講能力,真的是萬德萬能,能力也一樣,真的是無所不知、無所不能。下面是「相」,相好也一樣,你的相,相貌好,身體好。這才真正叫究竟圓滿的幸福。現在我們為什麼都喪失掉?智慧喪失掉了,能力喪失掉了,相好也喪失掉了,佛一語道破,是你的妄想、分別、執著造成今天這個樣子。我們佛門講「業障」、「罪障」。業障、罪障是什麼?就是妄想分別執著。如果不肯吃苦頭、不肯過清苦的生活,你的貪瞋痴慢天天在增長。
所以我這些年來教導同學們,我說你們要想入佛門、要想過佛菩薩的生活,佛菩薩的生活就像方東美先生所說的「人生最高的享受」。我被方先生這一句話拉進佛門來,方先生沒有欺騙我,我完全把他老人家這句話證明了。人生最高的享受,你必須要把你的障礙除掉,這個障礙就是罪障、業障,你要把它消除掉,在佛法裡面講「懺除業障」,這個「懺」是懺悔。以後我跟章嘉大師學佛,章嘉大師教導我懺悔法門。什麼叫「懺悔」?你必須要找出你自己的毛病過失,你能夠常常發現自己毛病過失,這在佛法裡叫開悟,你覺悟了。悟後起修,悟了之後就把這些毛病、習氣改正過來,這叫做修行。
所以修行不是天天在念經,在念阿彌陀佛,在敲木魚做那個樣子,不是的。章嘉大師告訴我:「學佛要重實質,不注重形式」。形式是在什麼時候做?法會當中做。為什麼做這些形式?形式是表演給不學佛的人看,讓他有個印象,「哦!我們要去學佛」。真正學佛不重視形式,真正學佛重視實質,重視煩惱天天輕、智慧天天增長,這叫真正學佛。唯有智慧才能解決問題,這個世間無論怎樣繁雜的問題,智慧開了就迎刃而解。
我們今天智慧不開,大家曉得這是障礙、業障。業障的根是什麼?《金剛經》上講的「我相、我見」。《金剛經》說得好:「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那是假菩薩,不是真菩薩,真菩薩是「四相」破了。四相的頭一個是身相—我,你還把這個身體當作我,起心動念都為這個身體,你這一關不能突破,你就沒有入佛門。這個佛門是什麼?佛門小學一年級,小乘須陀洹果,大乘初信位的菩薩。所以,不論你怎麼熱心護持佛法、修學佛法,你要不能把自私自利徹底放下、捨掉,你就入不了佛門,佛法殊勝的功德利益你就得不到。這是真話。所以我跟同學們常講十六個字,這十六個字是我們的根本障礙,是我們罪障的根源,這十六個字就是:「自私自利、名聞利養、五欲六塵、貪瞋痴慢」。你要是把十六個字統統都放棄了、都沒有了,恭喜你!你得大自在,菩提路上一帆風順。你看看釋迦牟尼佛,他放下了,他得大自在。歷代祖師大德他也放下了,他得自在。我今天也放下了,我也得自在。
所以你們同修千千萬萬記住,今天我在此地拜託你們,不要拿什麼東西來供養我,不要拿錢來供養我,替我找麻煩,不是愛護我。為什麼?我這個手拿到錢,那個手就交給別人,你們不如乾脆給他,何必要我去轉一道彎,給我麻煩!也不必拿一些吃的東西供養我,我跟諸位說,我什麼都不要吃,尤其是補品,不管是中國的補品、外國的補品,我統統都不吃。我每天只吃一點青菜、豆腐,我喝的是開水,也不要送茶葉給我,為什麼?我都不吃。你們送給我,我都作禮物送別人,所以說一樣都用不著。
我的身體很健康,現在七十五歲,體能大概跟四十歲左右的人應該還差不多。我今天走到這邊來看到這個臺,這個臺相當高,這個臺我一步上不來,一公尺高我一步可以上去,這個臺我跳下去沒有問題。什麼樣的補品都不需要。我這一生,七十五歲,我沒有生過病。很多同修差不多四、五年沒見面了,見了面說我更年輕了,比五年前年輕了,我點點頭,我自己有這個感覺,這才叫「人生最高的享受」。如果學佛,學佛會老了、學佛會有病了,那是你修學不如法,你不懂得佛法的理論,你不懂得佛法的方法。如果你懂理論,懂這個道理,懂這個方法,如理如法的修行,我在講經常講,學佛的人應該是不老、不病、不死。這是幾個基本的概念,也是非常重要的概念,我在此地特別貢獻給諸位。
我們修行究竟從哪裡下手?這就是印光大師的話,「敦倫盡分」。「倫」是五倫,五倫是天然的秩序。我們中國人常講「道德」,什麼叫「道」?倫理是道,這是自然的秩序。我們從人類來說,男女結合是「夫婦」,五倫從這裡開端,有夫婦而後你生下小孩,這就有「父子」,小孩多了的時候,這就有「兄弟」,進入社會,就有「君臣」,就有「朋友」,中國人講這五倫。五倫不是孔老夫子發明的,孔老夫子非常謙虛,你看他老人家所說,他一生教學「述而不作」,他沒有創作,都是只述古聖先賢的教誨。這個東西也不是古聖先賢創造的,是天然的,自然而然的法則,自然而然的秩序,就像這個氣候春夏秋冬一樣,決定不能錯亂,這叫「天道」,道是講的這個意思。當然,如果再講到其他,那佛經裡面講的範圍非常大,我們僅限於我們人類的社會,人類社會的天然之道。修道有得於心,這是「德」。修道有得於心,你把倫常之道,你能做得很圓滿、做得很好,你覺悟了、你明白了,就是我們佛家講的大徹大悟了,智慧現前了,這是德,有得於心。如果有得於身,就是剛才我講的,身體健康。你修道有得於身,你的身不會衰老、不會生病。「德」有身心兩方面,「道」是一個。
「敦倫盡分」,印祖教我們從這裡下手,那釋迦牟尼佛怎麼教我們?給諸位說,釋迦牟尼佛也是教我們從這裡下手的。佛家修行的方法太多太多了,法門無量,又說八萬四千,這是真的。法門、方法、門道無量無邊,但是它的原理原則是一個,決定不會改變的,我們要抓住它的原理原則。佛在《觀無量壽佛經》裡面教韋提希夫人,韋提希夫人是我們的代表,他就是教導我們。韋提希夫人她知道西方極樂世界殊勝,很想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向釋迦牟尼佛請教,有什麼方法能夠幫助她到極樂世界?而釋迦牟尼佛在沒有講理論方法之前,先教她練基本功、修學基礎。基礎是什麼?「淨業三福」。講了三條,三條講了之後,有一句話非常重要,這個三條是「三世諸佛淨業正因」。我們從這裡就明瞭,「三世」是過去、現在、未來,所有一切成佛的人,那當然不是修一個法門,就是說無量無邊的法門,都是以這三條為基礎,這三條要沒有的話,任何法門都修不成功。我們從經上懂得這個意思,知道這一個教誨。
這三條裡面頭一條:「孝養父母,奉事師長」,這兩句話就是「敦倫」。所以印祖講的話,依舊是從佛那邊得來的,也不是他自己發明的,從「孝親尊師」修起。「敦睦倫常」。如果我們把這一句疏忽掉了,你這一生學佛只是跟佛結一個緣而已,這一生有沒有成就?肯定沒有成就。能不能往生?肯定不能往生。我教念佛同修,你們要想到極樂世界去,要把「三福」第一福圓圓滿滿做到,「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這四句做到了,念佛求生淨土,生凡聖同居土,你只能生到這個,不能往上去。要往上去,要把第二條做到,第二條有三句:「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連前面一條七句做到了,你生到極樂世界,生方便有餘土。如果把後面第三條也做到,總共有十一句,後面是:「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你把三福十一句全都做到了,恭喜你,你念佛生西方極樂世界,生實報莊嚴土。佛在經上講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只怪我們自己這些學佛人粗心大意,讀經、看經不留意,最重要的關鍵的教誨錯過了,到最後念了一輩子佛不能往生,最後責怪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你騙了我,你教我這樣我都照做了,又不能到極樂世界去,釋迦牟尼佛打妄語,欺騙我們,我們上他的當了。怨天尤人,那個罪造得更重!佛沒有騙我們,是我們自己粗心大意疏忽掉了。所以,「敦倫」太重要了。
「敦倫」從哪兒做起?從夫妻做起。諸位一定要知道,佛教教育是生活教育,是幸福美滿的教育,生活幸福美滿是從夫妻開始。夫妻要是不和,你一生沒有幸福,你也達不到圓滿。儒家講的倫理,也是講造端乎「夫婦」,世出世間聖人對這個問題看得這麼重!所以修行成佛作祖,也是從這裡開始。中國諺語常講「家和萬事興」。怎樣落實使夫妻好合、百年偕老?佛教給我們「四攝六度」。四攝六度同修們都懂,是不是真懂?不見得。為什麼?真懂你就會做了,你還沒有能落實,沒有能做到,可見得你不懂。佛法確確實實是「知難行易」,凡夫成佛,說老實話是一念之間,念頭一轉就成佛了,轉迷為悟,這個人就成佛了。你為什麼轉不過來?你了解得不夠透徹、不夠清楚,所以你還會被外面境界誘惑,你自己做不了主,人家讚歎你一句,歡喜好幾天,罵你幾句,難過好幾天,你說多冤枉!你自己做不了主宰,你不了解外面境界「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尤其凡夫跟凡夫在一起,他說:「我喜歡你,我愛你。」你要曉得,這是假話,不是真的。為什麼?他的心不是真心,他用的是妄心,妄心當然說的是妄語,那不會是真的。今天愛你,結婚了,明天恨你,就離婚了,你說這不是自相矛盾嗎?現在在這個社會上太多太多了,看清楚、看明白,不要上當,不要被人騙了,全是虛情假意。
什麼人說真話?佛菩薩說真話,因為他的心「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他的話是真的,他的話永恆不變,他確實愛眾生、愛一切人。我們恨他、侮辱他、陷害他、殺害他,他還是愛你,絕對沒有改變,這是真的,這個不是假的。那是什麼?那是本性。《三字經》上講:「人之初,性本善」,一切眾生本性是善良的,本性是真心。可惜六道凡夫用的都不是真心,用真心,這個人最低限度他證得阿羅漢果,他是阿羅漢,他是菩薩,他不是凡夫,用真心。用妄心是六道眾生。六道眾生,你要曉得都是虛情假意,可不要當真,他歡喜你,笑笑,很好;他恨你,笑笑,也很好,沒事!為什麼?他剎那剎那在轉變,他不穩定,一會兒往上升,一會兒往下降,他就是這個樣子。我們對他了解,知道如何跟他相處。我們跟他相處,幫助他覺悟,幫助他回頭,幫助他改過,幫助他回歸自性,這就是佛菩薩的教育。所以「六度四攝」要落實。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