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釋
一 佛說十善業道經講要……………………………一
二 佛說善生經講錄………………………………三八
義繹
三 構成佛教之要素………………………………九五
四 生命之研究「研答季炎君之疑問」…………九九
五 生命之起源…………………………………一○四
六 三世因果……………………………………一一六
七 覺世救人之佛法……………………………一二○
八 佛教人乘正法論……………………………一二八
九 人生進善之階段……………………………一五三
一○ 佛學之人生道德……………………… 一五九
一一 八正道與改善人群生活……………… 一六七
一二 學佛先從做人起……………………… 一七二
一三 佛法原理與做人……………………… 一七八
一四 真佛教徒──即俗即真的大乘行者… 一八四
一五 生活與生死…………………………… 一九三
一六 人生…………………………………… 一九九
一七 人生佛學的說明(附筆記)………… 二○五
一八 人生佛教開題………………………… 二一七
一九 人生佛教與層創進化論……………… 二二三
二○ 人生佛教之目的……………………… 二三四
二一 人生之佛教…………………………… 二三八
二二 學佛之簡明標準……………………… 二四三教釋
佛說十善業道經講要
──二十一年七月在漢口佛教正信會講──懸論
一 契理與應機
甲 契理之實義
乙 應機之對治
二 經題與譯題
甲 釋經題
乙 釋譯題
釋經
甲一 證信
甲二 正說
乙 一 明世出世業果
丙一 就因明果
丙二 即果明因
丙三 舉因相明
丁一 觀心無主
丁二 觀法如幻
丁三 勸應修善
丙四 舉果相證
丁一 以佛果證
丁二 以菩薩證
丁三 以天龍證
丁四 以海眾證
丙五 結勸修學
乙 二 正明十善業道
丙一 顯善法用
丙二 釋善法名
丙三 出善法相
乙三 明十善業功德
丙一 明離殺生功德
丙 二 明離偷盜功德
丙三 明離邪行功德
丙四 明離妄語功德
丙五 明離兩舌功德
丙六 明離惡口功德
丙七 明離綺語功德
丙 八 明離貪欲功德
丙九 明離瞋恚功德
丙十 明離邪見功德
乙四 明十善業勝行
丙一 明六度
丁一 廣明布施度
丁 二 略明餘五度
丙二 明眾行
丁一 四無量心
丁二 四攝
丁三 三十七菩提分等
丙三 結廣
乙五 明十善業殊勝
甲三 流通懸論
一 契理與應機今天開講「十善業道經」,在未講本文以前,先講一段經前的懸論.一切經皆謂之契經:一契理,二契機;一切佛法皆從此原則而建立.一切法的真理, 所謂諸法真實性相,乃佛智慧所親證,為開示未證眾生亦令證入,是為依契理的原則而說法.在契機的方面,是依種類根性時節因緣,適合一切眾生的機宜,各令覺 悟而說法.具此二義,方為契經.現在即本此二義,而說明此經之大義.
甲 契理之實義
契理之實義者,謂契合諸法性相的真理之實義.此契合真 理之實相,不以時間而變更,不以地域而遷異,無論在何時何地何類中都是如此的.說明此十善業道經契理之實義,今分三段來講.
(1)十善業為世出世 善行之大宗 「業」即行為的意思.十善業者,謂身業有三;即:不殺,不盜,不淫.語業有四;即: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意業有三;即:不貪欲,不瞋恚,不邪 見.合身,語,意,共成十種.反之即是十惡.業並不一定不好,須視其性而定.內心動機是善的而行出來也是利益眾生的,即是善業;動機是惡的而行出來也是損 惱眾生的,即是惡業.且此身三,語四,意三的善與不善,又須以其未來結果而定.又此十善不僅是世間的善行,佛經上無不講到,所以此十善,為一切世出世善行 的大總持──即大陀羅尼.世間由此善行得到人天的好果(天即在人以上的世界眾生)也是行十善而得成的.所以人天的福報,都是由十善業所成.平常所謂人類的 道德行為,在佛法即是不殺不盜等五戒;但生天則須具足十善的道德行為.在欲界天以上更有色,無色界天,生此天須修四禪八定,然亦是意善業上更加深一層禪定 功夫而已.至於超出三界的出世業,則成三乘的聲聞,緣覺,菩薩菩提果,亦無不以此十善業為根本而得成就的.所以大乘戒法,皆十善行攝.由戒生定,因定發 慧.菩薩位中第二離垢地,即由十善成業:由戒增上成定,即深修十善,將身語意惡業之極細者亦究竟斷除,定心不散亂而得安,即成十善行深進一層功夫.至於由 定成慧,則是最後將無明邪見打破,無漏智慧發生,此即十善業的究竟道.所以三乘清淨的出世業果,也是包括在十善業內的.此為十善業道決定如此的真實理趣之 一.
(2)十善業為造成人間天國之正因 到人間樂國最切實的路徑,是十善業道.若欲達人類安穩快樂之目的,即在奉行不殺不盜等十善.如能實行此十善業,無有不得成就的.現在世界相殺相鬥,皆因肆行十惡,不行十善.假使 人人皆能行十善,立可成為安樂世界.所以現今人類的痛苦.皆由於不行善業,因此由個人而社會而國家而世界成為一個痛苦的苦海.但世界上凡有思想的人,無論 是宗教家,或各種學問家,都希望搆成相親相善之安樂世界;只要能行十善業,即古今聖賢理想中的天國──若中國所謂的大同之世,和西洋人理想的黃金世界,皆 不難實現;只要將十惡業改成十善的行為,即可轉五濁惡世成清淨的樂國.這實是今日世界人類刻不容緩的要求.廬山慧遠大師,謂十善業,若能從一家一鄉推行到 一國,立可成為「風和俗美,刑措政清」的清淨國家.這是一條定律:無論何時,若要想成安樂的世界,是必須由此坦途而進行的.佛說四大洲中的北俱盧洲人,自 在福樂,即是行十善業的結果.又說轉輪聖王出世,四海清平,天下安樂,人人皆行十善,亦足證此理也.
(3)十善業為涅槃菩提根本 三乘的涅槃菩提二轉依果,都是以十善業為根本的.以十善業能制止惡的行為,將一切不善的對治究竟,即解脫一切生死,證得大涅槃果.此即為十惡業果的斷盡, 而十善功德發達到圓滿.復能將十善普利世間一切眾生,即得成大菩提果,此亦是一種定律:沒有不圓滿十善業,而能得三乘果的.
乙 應機之對治佛在當時說法,皆因眾生根機適宜而說的.現在講十善業道經,也是應機對治,以期挽救現在世界的眾苦迫惱.因為若要將眾苦迫惱轉為安穩快樂,非行 十善業不可.此亦分為三段來講:
(1)對治鶩外忘己而修已 現在世界皆在不景氣中,而中國又因天災國難紛至沓來,大多數人皆在水深火熱的痛苦中.挽救的方法,唯在切實的奉行十善業,不要怨天尤人,也不要向外馳求. 責任是在自己的:不得將責任推之環境,或卸於他人,或怨社會制度不良,或尤物質條件不備;不求諸己,專望之外,假使世界上人人全是這樣,世界將沒有一人來 負責了.設使有人來負責,而自己又不願意容受,這種病實是無法挽救的!還有一種不求之於人於物,而求之上帝與鬼神或佛菩薩的,不知佛法的真正意義,在各人 明了法爾因果之理而反求諸己.如佛在世時,佛之堂弟阿難,謂佛將惠我三昧而不修習,卒遭摩登伽女之難.阿難,佛弟子中多聞第一,尚且不能依靠佛,可知佛法 的責任全在自己.若放棄了自己而一味求神求物,要將此世界社會改造過來,這是決不可能的!若能先將自心的十惡業改成十善行,然後求之於佛,方能有效.昔孔 子有疾,子路請禱,子曰:「丘之禱久矣」!可見向外求物求神是無用的,要能修身正己,勸人人奉行十善,乃能挽回世道人心也.
(2)對治意誇行劣而 重行 現在的人,意言非常誇大,發出的理論句句皆以為超賢越聖;從實際考察他的行為,不但不能超賢越聖,即庸言庸行亦何曾能做到!這種誇大狂的病,成為現今人類 普遍的通行症,所以社會再沒有法子弄好.這種高調愈唱得高,實行上愈加無力,危險到萬分!孟子論伊尹放太甲之事,謂『有伊尹之志則可,無伊尹之志則篡 也』.但在這�應加一句:有『伊尹之能則可,無伊尹之能則危矣』.是故意誇言大而不顧實行,以治世則愈治愈亂,如頭頂千斤石而戲舞,結果鮮有不弄成石破人 傷之危險者.不但治世如此,而學佛亦是如此.例如一般狂禪,狂密,口頭上談的,誇大而無所忌憚,自謂是佛的大無畏.所謂『口口談空而行在有中』,『將如來 解迴為己見』.要解除這種猖狂的病,是在切實奉行十善;否則無論技術多大,見聞多廣,皆是墮三惡道的因子,不能成為菩薩行也.
(3)對治欲高福薄 而培福 現在的人,大抵心比天高而命薄如紙,不肯自修福德而時時想把他人壓下去,把自己高舉起來.不改轉此心而平心奉行十善,培修福德,必將愈加墮落而無從振拔, 但心高並非不善,要在能培福德,如佛果的功德以及天龍的威力等,皆由十善福德而成;否則,單是心高而不去增長善業,培植福德,則終日在煩惱中出沒,決沒好 的結果;甚至非走入自殺的途徑不可!想濟世利人的,尤須培修福德.昔有一法師講經甚好,而沒有人聽,後來有一聖僧, 謂此由汝沒有福緣所致,以後應多做利人的事.依之而行,後來說法就有人聽了.所以想在世間立大功建大業的人,必須要多培福德,修習利己利人的十善業行.
二 經題與譯題
甲 釋經題佛書大分三類,所謂經,律,論三藏是也.經即契經,謂契理契機之經常大法.經由佛說,故云「佛說」.佛即覺者,是具足無量福德智慧究竟圓滿同虛空如 法界的尊稱,而此中專指應生印度的釋迦牟尼而言.釋迦是姓,譯能仁;牟尼是名,譯寂默.佛為開示眾生暢悅本願,故說此經.此經名「十善業道」;十善業道的 意義,在後經文上當講.善之義從業上說,業即行為,即道德學倫理學上的行為,依佛法可謂為善行學.業之善者,須在空間上於人於己皆有利益;在時間上通現在 未來皆有利益.若不顧他人或未來的利益,只貪自己眼前相似的利益,即成為惡業,以大乘利益為前題的利他善業,結果自他俱利;以損惱大眾為前題的害他惡業, 結果自他俱害.善惡之標準,大略如此.道即能通之道路.十善業是光明達道,不是十惡業的黑暗險徑.行於十善業的道路上,最低可成人天樂果,高則可至於三乘 聖果,故曰『十善業道』.
乙 釋譯題
佛應生在印度,此經是在龍宮中說的.記載的文字是梵文,譯成中文的法師,是唐時從于闐國來中國的.于 闐在現在的新疆省,唐時尚未屬中國版圖.這位遍通三藏的法師,名實叉難陀,此是梵語,譯為賢喜.八十華嚴也是這位法師譯的.此經在唐時,同本異譯的,更有 義淨三藏所譯的:佛說海龍王大乘經.由此知道此經是確有梵本根據的,有事實歷史的.釋 經
甲一 證信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 娑竭羅龍宮,與八千大比丘眾,三萬二千菩薩摩訶薩俱.此一段文,是集錄的人所記本經是何人在何地何時為何人面說的信史.「如是」即指此經.「我聞」之 「我」,是和合總體的假名,非我執之我.不言耳聞而言我聞,是表親聞可信.「一時」即機教相契,說聽俱訖之時.不指出一定的年月日時,因處所不同,彼此曆 法有異;而佛說法時而天上,時而人間,時而龍宮異國,故不指定月日.佛的意思,在上已釋,此顯說者,本經所記之文即此佛之所說.龍宮是說經處所,娑竭羅是 梵語,此云鹹海.在大鹽海中,有龍王之宮殿為龍所居.佛典之言龍,與通俗所說興雲致雨之龍稍異,佛經中有天龍,空龍,陸龍,海龍,此鹹海龍即海龍.世間一 般人皆知龍係有神通變化之動物,今之生物學家考察古時地上之動物,亦謂有龍,且曾有以龍為世界主人翁的一時代.今阿非利加洲的地上,猶遺留有活的陸龍,故 為可信.但今世之龍,或在虛空,或在海中,皆人力所不能到之處,故不與人相交涉.佛在當時所偕同之聲聞大弟子等,皆能有教無類,隨類說法,故佛說法之處, 有一天上,二人間,三龍宮,四禪定中等別.此經即在娑竭羅龍宮所說.而同聽法者,則有八千大比丘眾.比丘此云乞士,以出家比丘律儀為法者;但比丘甚多,比 中所指大比丘,是佛的常隨眾.同時又有從十方來的三萬二千大菩薩.有此同聽法眾,足以證信.
甲二 正說
乙一 明世出世業果
丙一 就因明果
爾時世尊告龍王言:『一切眾生心想異故,造業亦異,由是故有諸趣輪轉.爾時,指說法之時.世尊,指佛,為世所共尊.龍王是龍宮之主,故佛 呼而告之.心是心王,想指心所.眾生之心心所,有三界,九地, 五趣,四生等不同,故所起的行業亦各不同;遂使得果亦異.所謂「人心不同,各如其面」.此就心心所總說為心,若分別說則為心及想等.然身語意所發之業,皆 由心造,所謂有諸內必發諸外.若行動沒有心的功用,則不能成善惡之業,今之倫理學家亦論到此.因心想不同,故行為造作不同,由此成為五趣輪轉之果.如人造 善業則生天,天造惡業即墮畜生,畜生業盡或以善業復為人,人行惡或又墮地獄等,故名輪轉.
丙二 即果明因
『龍王!汝見此會及大海中,形色 種類各別不耶?如是一切,靡不由心造善不善身業,語業,意業所致.
先呼龍王,使聽真切.海中之魚蝦等類,種種形色不同,果報不同,此皆由心想及行 業不同所致.此業之出發處,即身語意,而各有善不善,故成種種形色,此是以果明因.
丙三 舉因相明
丁一 觀心無主
『而心無色不可 見取,但是虛妄諸法集起,畢竟無主無我我所.心是沒有形色的,非眼所見,非手能取;但由無始虛妄分別於一切法而集起的.由種起現,三界皆由此虛妄分別而現 起,畢竟沒有主體,不能指孰為我,孰為我所.若孰心有主,即成斷常法.
丁二 觀法如幻
『雖各隨業所現不同,而實於中無有作者,故一切法皆 不思議,自性如幻.虛妄諸法,即五蘊四大之身器等法.無一定作者,皆由業現起,業由心起,心又由諸法起;展轉幻化,不可究詰,故不可以思想議論而取.古時 外道,謂有大自在天造作萬有,今之耶教謂有上帝能創造及主宰一切.在佛法中皆屬妄執,所有苦樂之果皆由十業之善不善而異.此中明業果之自性如幻,即般若真 空,法相唯識之義,亦已包括無餘矣.
丁三 勸應修善
『智者知已,應修善業,以是所生蘊處界等皆悉端正,見者無厭.業性不是固定的,世界不 是死板的,諸法是如幻的無主宰的,故應廣修善行,止息惡業,集起莊嚴端正的蘊處界,使一切眾生見聞者,歡樂不生厭惡.
丙四 舉果相證
丁一 以佛果證
『龍王!汝觀佛身,從百千億福德所生,諸相莊嚴,光明顯曜蔽諸大眾;設無量億自在梵王,悉不復現.其有瞻仰如來身者,豈不目眩!佛身由 無量劫修百千萬億福德而生起,故有三十二相,百福莊嚴,光明顯耀.諸天龍王皆有光明,但一見佛其光即不能顯現.在天中光明最大者,即大自在天及梵王,然皆 遠不如佛.
丁二 以菩薩證
『汝又觀此諸大菩薩,妙色嚴淨,一切皆由修習善業福德而生.菩薩的相好光明,清淨莊嚴,亦皆由修習善業福德而 生.
丁三 以天龍證
『又諸天龍八部眾等,大威勢者,亦因善業福德所生.天龍八部,即是阿修羅健闥婆等,彼之所以有大威勢者,亦由修集福德 善業所生.故栽培福德,最為重要.以上三段就善的業果說,以下明不善以反證.
丁四 以海眾證
『今大海中所有眾生,形色麤鄙,或大或小,皆 由自心種種想念,作身語意諸不..........
http://revtwt.com/index.php?id=67984
一 佛說十善業道經講要……………………………一
二 佛說善生經講錄………………………………三八
義繹
三 構成佛教之要素………………………………九五
四 生命之研究「研答季炎君之疑問」…………九九
五 生命之起源…………………………………一○四
六 三世因果……………………………………一一六
七 覺世救人之佛法……………………………一二○
八 佛教人乘正法論……………………………一二八
九 人生進善之階段……………………………一五三
一○ 佛學之人生道德……………………… 一五九
一一 八正道與改善人群生活……………… 一六七
一二 學佛先從做人起……………………… 一七二
一三 佛法原理與做人……………………… 一七八
一四 真佛教徒──即俗即真的大乘行者… 一八四
一五 生活與生死…………………………… 一九三
一六 人生…………………………………… 一九九
一七 人生佛學的說明(附筆記)………… 二○五
一八 人生佛教開題………………………… 二一七
一九 人生佛教與層創進化論……………… 二二三
二○ 人生佛教之目的……………………… 二三四
二一 人生之佛教…………………………… 二三八
二二 學佛之簡明標準……………………… 二四三教釋
佛說十善業道經講要
──二十一年七月在漢口佛教正信會講──懸論
一 契理與應機
甲 契理之實義
乙 應機之對治
二 經題與譯題
甲 釋經題
乙 釋譯題
釋經
甲一 證信
甲二 正說
乙 一 明世出世業果
丙一 就因明果
丙二 即果明因
丙三 舉因相明
丁一 觀心無主
丁二 觀法如幻
丁三 勸應修善
丙四 舉果相證
丁一 以佛果證
丁二 以菩薩證
丁三 以天龍證
丁四 以海眾證
丙五 結勸修學
乙 二 正明十善業道
丙一 顯善法用
丙二 釋善法名
丙三 出善法相
乙三 明十善業功德
丙一 明離殺生功德
丙 二 明離偷盜功德
丙三 明離邪行功德
丙四 明離妄語功德
丙五 明離兩舌功德
丙六 明離惡口功德
丙七 明離綺語功德
丙 八 明離貪欲功德
丙九 明離瞋恚功德
丙十 明離邪見功德
乙四 明十善業勝行
丙一 明六度
丁一 廣明布施度
丁 二 略明餘五度
丙二 明眾行
丁一 四無量心
丁二 四攝
丁三 三十七菩提分等
丙三 結廣
乙五 明十善業殊勝
甲三 流通懸論
一 契理與應機今天開講「十善業道經」,在未講本文以前,先講一段經前的懸論.一切經皆謂之契經:一契理,二契機;一切佛法皆從此原則而建立.一切法的真理, 所謂諸法真實性相,乃佛智慧所親證,為開示未證眾生亦令證入,是為依契理的原則而說法.在契機的方面,是依種類根性時節因緣,適合一切眾生的機宜,各令覺 悟而說法.具此二義,方為契經.現在即本此二義,而說明此經之大義.
甲 契理之實義
契理之實義者,謂契合諸法性相的真理之實義.此契合真 理之實相,不以時間而變更,不以地域而遷異,無論在何時何地何類中都是如此的.說明此十善業道經契理之實義,今分三段來講.
(1)十善業為世出世 善行之大宗 「業」即行為的意思.十善業者,謂身業有三;即:不殺,不盜,不淫.語業有四;即: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意業有三;即:不貪欲,不瞋恚,不邪 見.合身,語,意,共成十種.反之即是十惡.業並不一定不好,須視其性而定.內心動機是善的而行出來也是利益眾生的,即是善業;動機是惡的而行出來也是損 惱眾生的,即是惡業.且此身三,語四,意三的善與不善,又須以其未來結果而定.又此十善不僅是世間的善行,佛經上無不講到,所以此十善,為一切世出世善行 的大總持──即大陀羅尼.世間由此善行得到人天的好果(天即在人以上的世界眾生)也是行十善而得成的.所以人天的福報,都是由十善業所成.平常所謂人類的 道德行為,在佛法即是不殺不盜等五戒;但生天則須具足十善的道德行為.在欲界天以上更有色,無色界天,生此天須修四禪八定,然亦是意善業上更加深一層禪定 功夫而已.至於超出三界的出世業,則成三乘的聲聞,緣覺,菩薩菩提果,亦無不以此十善業為根本而得成就的.所以大乘戒法,皆十善行攝.由戒生定,因定發 慧.菩薩位中第二離垢地,即由十善成業:由戒增上成定,即深修十善,將身語意惡業之極細者亦究竟斷除,定心不散亂而得安,即成十善行深進一層功夫.至於由 定成慧,則是最後將無明邪見打破,無漏智慧發生,此即十善業的究竟道.所以三乘清淨的出世業果,也是包括在十善業內的.此為十善業道決定如此的真實理趣之 一.
(2)十善業為造成人間天國之正因 到人間樂國最切實的路徑,是十善業道.若欲達人類安穩快樂之目的,即在奉行不殺不盜等十善.如能實行此十善業,無有不得成就的.現在世界相殺相鬥,皆因肆行十惡,不行十善.假使 人人皆能行十善,立可成為安樂世界.所以現今人類的痛苦.皆由於不行善業,因此由個人而社會而國家而世界成為一個痛苦的苦海.但世界上凡有思想的人,無論 是宗教家,或各種學問家,都希望搆成相親相善之安樂世界;只要能行十善業,即古今聖賢理想中的天國──若中國所謂的大同之世,和西洋人理想的黃金世界,皆 不難實現;只要將十惡業改成十善的行為,即可轉五濁惡世成清淨的樂國.這實是今日世界人類刻不容緩的要求.廬山慧遠大師,謂十善業,若能從一家一鄉推行到 一國,立可成為「風和俗美,刑措政清」的清淨國家.這是一條定律:無論何時,若要想成安樂的世界,是必須由此坦途而進行的.佛說四大洲中的北俱盧洲人,自 在福樂,即是行十善業的結果.又說轉輪聖王出世,四海清平,天下安樂,人人皆行十善,亦足證此理也.
(3)十善業為涅槃菩提根本 三乘的涅槃菩提二轉依果,都是以十善業為根本的.以十善業能制止惡的行為,將一切不善的對治究竟,即解脫一切生死,證得大涅槃果.此即為十惡業果的斷盡, 而十善功德發達到圓滿.復能將十善普利世間一切眾生,即得成大菩提果,此亦是一種定律:沒有不圓滿十善業,而能得三乘果的.
乙 應機之對治佛在當時說法,皆因眾生根機適宜而說的.現在講十善業道經,也是應機對治,以期挽救現在世界的眾苦迫惱.因為若要將眾苦迫惱轉為安穩快樂,非行 十善業不可.此亦分為三段來講:
(1)對治鶩外忘己而修已 現在世界皆在不景氣中,而中國又因天災國難紛至沓來,大多數人皆在水深火熱的痛苦中.挽救的方法,唯在切實的奉行十善業,不要怨天尤人,也不要向外馳求. 責任是在自己的:不得將責任推之環境,或卸於他人,或怨社會制度不良,或尤物質條件不備;不求諸己,專望之外,假使世界上人人全是這樣,世界將沒有一人來 負責了.設使有人來負責,而自己又不願意容受,這種病實是無法挽救的!還有一種不求之於人於物,而求之上帝與鬼神或佛菩薩的,不知佛法的真正意義,在各人 明了法爾因果之理而反求諸己.如佛在世時,佛之堂弟阿難,謂佛將惠我三昧而不修習,卒遭摩登伽女之難.阿難,佛弟子中多聞第一,尚且不能依靠佛,可知佛法 的責任全在自己.若放棄了自己而一味求神求物,要將此世界社會改造過來,這是決不可能的!若能先將自心的十惡業改成十善行,然後求之於佛,方能有效.昔孔 子有疾,子路請禱,子曰:「丘之禱久矣」!可見向外求物求神是無用的,要能修身正己,勸人人奉行十善,乃能挽回世道人心也.
(2)對治意誇行劣而 重行 現在的人,意言非常誇大,發出的理論句句皆以為超賢越聖;從實際考察他的行為,不但不能超賢越聖,即庸言庸行亦何曾能做到!這種誇大狂的病,成為現今人類 普遍的通行症,所以社會再沒有法子弄好.這種高調愈唱得高,實行上愈加無力,危險到萬分!孟子論伊尹放太甲之事,謂『有伊尹之志則可,無伊尹之志則篡 也』.但在這�應加一句:有『伊尹之能則可,無伊尹之能則危矣』.是故意誇言大而不顧實行,以治世則愈治愈亂,如頭頂千斤石而戲舞,結果鮮有不弄成石破人 傷之危險者.不但治世如此,而學佛亦是如此.例如一般狂禪,狂密,口頭上談的,誇大而無所忌憚,自謂是佛的大無畏.所謂『口口談空而行在有中』,『將如來 解迴為己見』.要解除這種猖狂的病,是在切實奉行十善;否則無論技術多大,見聞多廣,皆是墮三惡道的因子,不能成為菩薩行也.
(3)對治欲高福薄 而培福 現在的人,大抵心比天高而命薄如紙,不肯自修福德而時時想把他人壓下去,把自己高舉起來.不改轉此心而平心奉行十善,培修福德,必將愈加墮落而無從振拔, 但心高並非不善,要在能培福德,如佛果的功德以及天龍的威力等,皆由十善福德而成;否則,單是心高而不去增長善業,培植福德,則終日在煩惱中出沒,決沒好 的結果;甚至非走入自殺的途徑不可!想濟世利人的,尤須培修福德.昔有一法師講經甚好,而沒有人聽,後來有一聖僧, 謂此由汝沒有福緣所致,以後應多做利人的事.依之而行,後來說法就有人聽了.所以想在世間立大功建大業的人,必須要多培福德,修習利己利人的十善業行.
二 經題與譯題
甲 釋經題佛書大分三類,所謂經,律,論三藏是也.經即契經,謂契理契機之經常大法.經由佛說,故云「佛說」.佛即覺者,是具足無量福德智慧究竟圓滿同虛空如 法界的尊稱,而此中專指應生印度的釋迦牟尼而言.釋迦是姓,譯能仁;牟尼是名,譯寂默.佛為開示眾生暢悅本願,故說此經.此經名「十善業道」;十善業道的 意義,在後經文上當講.善之義從業上說,業即行為,即道德學倫理學上的行為,依佛法可謂為善行學.業之善者,須在空間上於人於己皆有利益;在時間上通現在 未來皆有利益.若不顧他人或未來的利益,只貪自己眼前相似的利益,即成為惡業,以大乘利益為前題的利他善業,結果自他俱利;以損惱大眾為前題的害他惡業, 結果自他俱害.善惡之標準,大略如此.道即能通之道路.十善業是光明達道,不是十惡業的黑暗險徑.行於十善業的道路上,最低可成人天樂果,高則可至於三乘 聖果,故曰『十善業道』.
乙 釋譯題
佛應生在印度,此經是在龍宮中說的.記載的文字是梵文,譯成中文的法師,是唐時從于闐國來中國的.于 闐在現在的新疆省,唐時尚未屬中國版圖.這位遍通三藏的法師,名實叉難陀,此是梵語,譯為賢喜.八十華嚴也是這位法師譯的.此經在唐時,同本異譯的,更有 義淨三藏所譯的:佛說海龍王大乘經.由此知道此經是確有梵本根據的,有事實歷史的.釋 經
甲一 證信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 娑竭羅龍宮,與八千大比丘眾,三萬二千菩薩摩訶薩俱.此一段文,是集錄的人所記本經是何人在何地何時為何人面說的信史.「如是」即指此經.「我聞」之 「我」,是和合總體的假名,非我執之我.不言耳聞而言我聞,是表親聞可信.「一時」即機教相契,說聽俱訖之時.不指出一定的年月日時,因處所不同,彼此曆 法有異;而佛說法時而天上,時而人間,時而龍宮異國,故不指定月日.佛的意思,在上已釋,此顯說者,本經所記之文即此佛之所說.龍宮是說經處所,娑竭羅是 梵語,此云鹹海.在大鹽海中,有龍王之宮殿為龍所居.佛典之言龍,與通俗所說興雲致雨之龍稍異,佛經中有天龍,空龍,陸龍,海龍,此鹹海龍即海龍.世間一 般人皆知龍係有神通變化之動物,今之生物學家考察古時地上之動物,亦謂有龍,且曾有以龍為世界主人翁的一時代.今阿非利加洲的地上,猶遺留有活的陸龍,故 為可信.但今世之龍,或在虛空,或在海中,皆人力所不能到之處,故不與人相交涉.佛在當時所偕同之聲聞大弟子等,皆能有教無類,隨類說法,故佛說法之處, 有一天上,二人間,三龍宮,四禪定中等別.此經即在娑竭羅龍宮所說.而同聽法者,則有八千大比丘眾.比丘此云乞士,以出家比丘律儀為法者;但比丘甚多,比 中所指大比丘,是佛的常隨眾.同時又有從十方來的三萬二千大菩薩.有此同聽法眾,足以證信.
甲二 正說
乙一 明世出世業果
丙一 就因明果
爾時世尊告龍王言:『一切眾生心想異故,造業亦異,由是故有諸趣輪轉.爾時,指說法之時.世尊,指佛,為世所共尊.龍王是龍宮之主,故佛 呼而告之.心是心王,想指心所.眾生之心心所,有三界,九地, 五趣,四生等不同,故所起的行業亦各不同;遂使得果亦異.所謂「人心不同,各如其面」.此就心心所總說為心,若分別說則為心及想等.然身語意所發之業,皆 由心造,所謂有諸內必發諸外.若行動沒有心的功用,則不能成善惡之業,今之倫理學家亦論到此.因心想不同,故行為造作不同,由此成為五趣輪轉之果.如人造 善業則生天,天造惡業即墮畜生,畜生業盡或以善業復為人,人行惡或又墮地獄等,故名輪轉.
丙二 即果明因
『龍王!汝見此會及大海中,形色 種類各別不耶?如是一切,靡不由心造善不善身業,語業,意業所致.
先呼龍王,使聽真切.海中之魚蝦等類,種種形色不同,果報不同,此皆由心想及行 業不同所致.此業之出發處,即身語意,而各有善不善,故成種種形色,此是以果明因.
丙三 舉因相明
丁一 觀心無主
『而心無色不可 見取,但是虛妄諸法集起,畢竟無主無我我所.心是沒有形色的,非眼所見,非手能取;但由無始虛妄分別於一切法而集起的.由種起現,三界皆由此虛妄分別而現 起,畢竟沒有主體,不能指孰為我,孰為我所.若孰心有主,即成斷常法.
丁二 觀法如幻
『雖各隨業所現不同,而實於中無有作者,故一切法皆 不思議,自性如幻.虛妄諸法,即五蘊四大之身器等法.無一定作者,皆由業現起,業由心起,心又由諸法起;展轉幻化,不可究詰,故不可以思想議論而取.古時 外道,謂有大自在天造作萬有,今之耶教謂有上帝能創造及主宰一切.在佛法中皆屬妄執,所有苦樂之果皆由十業之善不善而異.此中明業果之自性如幻,即般若真 空,法相唯識之義,亦已包括無餘矣.
丁三 勸應修善
『智者知已,應修善業,以是所生蘊處界等皆悉端正,見者無厭.業性不是固定的,世界不 是死板的,諸法是如幻的無主宰的,故應廣修善行,止息惡業,集起莊嚴端正的蘊處界,使一切眾生見聞者,歡樂不生厭惡.
丙四 舉果相證
丁一 以佛果證
『龍王!汝觀佛身,從百千億福德所生,諸相莊嚴,光明顯曜蔽諸大眾;設無量億自在梵王,悉不復現.其有瞻仰如來身者,豈不目眩!佛身由 無量劫修百千萬億福德而生起,故有三十二相,百福莊嚴,光明顯耀.諸天龍王皆有光明,但一見佛其光即不能顯現.在天中光明最大者,即大自在天及梵王,然皆 遠不如佛.
丁二 以菩薩證
『汝又觀此諸大菩薩,妙色嚴淨,一切皆由修習善業福德而生.菩薩的相好光明,清淨莊嚴,亦皆由修習善業福德而 生.
丁三 以天龍證
『又諸天龍八部眾等,大威勢者,亦因善業福德所生.天龍八部,即是阿修羅健闥婆等,彼之所以有大威勢者,亦由修集福德 善業所生.故栽培福德,最為重要.以上三段就善的業果說,以下明不善以反證.
丁四 以海眾證
『今大海中所有眾生,形色麤鄙,或大或小,皆 由自心種種想念,作身語意諸不..........
http://revtwt.com/index.php?id=67984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