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OO五年于多倫多
一般佛教徒、不論在家或出家的 , 他們接受了佛教後 ; 總是以為自己、每天應該在形式上有些表示 . 一方面堅固對佛陀的信念 ; 另一方面用這時間、多認識一點佛教的義理和規矩 . 這是很自然的。我相信這些動機由來 ,可能是腦袋裡、早前已被環境和流傳觀念所影响 , 認為佛教徒應該清心寡慾、如蓮花一樣、在污泥而不染、出清水亦不沾。寺院中的晨鐘暮鼔、僧侶生活 , 似遠離了紅麈煩惱 , 說話是高深莫測 , 外表目不邪視 , 神情肅穆、道貌岸然 , 在接引信徒時 ; 都會介紹佛菩薩和佛經的功德 , 特別指導初入門信徒、在家中要做些功課 , 早晚課誦儀規一書 , 猶為一般新學所喜謮。
我有一些朋友 , 他們接受了皈依 , 成為佛教徒後不久 , 便將家中部份地方 , 佈置了他自己的小道場 . 供奉了佛和菩薩塑像或畫像 , 桌子上有多種不同的供具 ; 香花燈爐、木魚引罄、鐘鼔念珠等。有些更對我說 : 如果信了佛後 , 連打法器和念唱都不懂 , 算不上學佛等說話。我不知道他家中的人 , 是否都同意他 ; 不過心內總覺得、今日世界是自由平等的 , 家中長輩和晚輩 , 幾代文化背景和所受教育不同 , 都可能有不一樣的信仰 ; 如果每人對自已信仰 , 都要有形式上表示 , 那一個家會變成怎樣一個環境 . 如果他們因為尊重你而不反對 , 我可以想象得到這家庭將來的後果 ; 這也許是我太負面的想法 , 但現實常給我證明 , 所想的是沒有錯 , 因此我又向故紙叢中 , 找尋一些有關佛教、現在民間流傳最廣的 , 早晚課誦儀規的資料來談談。
天台學系的智者大師、他在隋朝的著作中感嘆地說 : 佛教在中國流傳和發展 , 就活像把從母牛身上揸出來的純奶、添加水份的過程一樣 , 時間越長、水份也越多 , 傳到今天的佛教 , 牛奶的原味 , 幾乎沒有了。在距離今日千多年的善知識、當年的情形已經這樣 , 何況到今日 , 如果將早晚課誦儀規 , 是學佛的起碼第一步來套上 , 就是最合適貼切不過的比喻。
現代湖南比丘德星 , 在他一篇“漢傳佛教的延續與衰落反思"的文字裏、說到“佛教早晚課誦儀規"時說 : 該書是與佛教最基本教義相違背的 , 而且列舉多個例子 , 現節錄下來研究一下。
一一切正信佛教儀規 , 是必須從三皈依開始 , 結束時是全部迴向全体生命。而該書所編全部儀規 , 都沒有這特徵 , 是遺背佛教儀式最基本原則。
二所有正信佛教的實踐 , 必須以戒律為基礎 ,“若佛住世、以佛為師、佛滅度後、以戒為師。"這是每一位佛教徒都能講的“口頭禪"但“佛教早晚課誦儀規"這本所謂指導四衆修行的日用佛書 , 卻對佛教戒律隻字不提 , 憑這樣一本書來指導我們修行 , 只能算是以盲引盲 , 最終結果可想而知。
三密宗的咒語、有非常嚴格特別的傳承要求 , 沒有上師印可 , 不得自行修學 ,否則修學者是不可能得到效果 , 反而容易發生錯覺、和連串煩惱 , 影響身心正常的生活。“佛教早晚課誦儀規“ , 一書収錄了不少的咒語 ,大概佔全書三份一篇幅 ,但卻只字不提傳承的要求 ,同時全部缺少觀想和手印 ;修密法同時進行三項方法其中的兩項重要內容 , 如果有人單以誦咒便是密法的修行 , 自然越修越迷惘 , 和應得的效果背道而馳了。
四供佛不能與施鬼神食同時進行、這亦是正信佛教的基本常識 , 而該書所錄的“佛前大供儀規"中 , 用施鬼神食的變食真言 , 給佛菩薩獻供。這種神佛不分的所謂“儀規"竟冠上佛教名字 , 在各名山大寺中廣為使用 , 又如何能保証寺院的莊嚴清浄呢 ?
五“八十八佛大懺悔文“ , 是書中所謂“五堂功課"之一 , 佔全書五份一位置 , 寺院中僧侶 , 不但作每日自修一部份 ; 同時在不同的大型法會中 ,用此為信徒消災 , 或用此在佛前獻供 ; 亦用來送往生安置靈位等。這也是目前佛寺中最常用流行一種儀規 , 不過這儀規所錄的“普賢行願品“偈頌 , 卻沒有“常隨佛學"和“恒順眾生"兩大行願。這樣草率不負責任的儀規 , 怎樣能產生效應昵 ? 沒有常隨佛學這一行願 , 怎樣覺察自已的不是和改往修來呢 ?
根據上來五則意見 , 現在再進一步研究它、成書年代和編著者的姓名 , 乃至書內纂錄出處等。我在“大藏經"和“藏經目錄"中、發覺是沒有収錄的 ,那麼來歷是大有問題 ; 書中亦從未見有編著者的名字 ; 內容收錄方面 , 只有“心經"和“阿彌陀經"兩篇約二千多文字 , 是藏經有載錄的 , 其它百份九十以上 , 都是不同版本的編者個人加插 , 乃至儀規亦是一樣 ; 內容亦未盡相同 , 這樣隨意對基本佛敎義理是相違背的 , 實在令人感到莫名其妙 .
筆者六十多年前所接觸大寺院所用的 , 是線裝本厚厚的一冊`禪門日誦'. 而坊間見到的 , 是摺本小冊 , 內容比`日誦'較少 . 目前`禪門日誦'雖有新版本 , 在大寺院亦鮮見用 ; 代而流通的是各寺院都有各自編的“佛教早晚課誦儀規“ , 內容是大同小異 , 增減各別不一 . 我深信它初出生年代是不遠的 . 應該和現代漢傳佛教、出家二眾受具足戒後 ; 同時有燃頂的儀規`所謂破身見'的年代相近 . 都是清代皇帝們得意傑作 . 在明末清初 , 反清復明的民族意識浪潮迭起 , 清朝對民間不合作的舉動 , 自然要徹底清除 , 不遺餘力去做 , 以期達到一統大好河山 , 因此反清的勇士們 , 都暫時隱身到寺院去 , 用僧人身份來掩飾自己 , 而一般在轉朝換代後的老百姓 , 在戰火後無以為生 , 也相繼地棲身佛門去 . 清朝皇帝多篤信佛教、而且在義理和體會亦有相當深度的 , 同時亦尊敬和供養寺院僧侶 , 順治皇帝曾說 ….天下叢林飯似山… 亦促使佛教寺院的僧人數字 , 創下歷史百萬以上的新高 , 這數字來自太虛法師的`整理僧伽制度論' . 皇帝怎樣處理這辣手問題呢 ? 他們用一石二鳥計策 ,在佛經中断章取義、定下前所未有的儀規 , 出家必須燃頂、以証明決心和信心等 , 目的使一班反清勇士們丶復出時隨手便擒得 ; 因為老百姓頭上 , 是沒有燃頂後留下排列整齊疤痕的 . 迫使出了家的勇士們丶潛心向佛、化干戈為玉帛丶接受佛法的洗禮 . 至於只為了生存而出家的 , 由於大多沒有文化、他們身在寺院內 , 只是吃喝睡眠、在經濟上亦是一沉重負擔 , 他們在佛法中也得不到好處 . 於是`禪門日誦'.便出現 , 迫使出家二衆強行背誦、聊勝終日飽食、無所用心為上策 , 同時亦籍此維持鐘鼓齊鳴、莊嚴集衆場面 , 引發清浄身心的效果 . 這是筆者管見、因為“佛教早晚課誦儀規“ , 在“大藏經"既未収錄、連似疑部份亦找不到 , 可見不是前朝遺物 , 而且歷代高僧大德 , 亦沒有由受持“佛教早晚課誦儀規“、而得到開悟和体証的記錄 . 我們還可以眼看世界、在西藏、日本、韓國、錫蘭、泰國、緬甸等佛教地區 , 全沒有“佛教早晚課誦儀規“、和出家燃頂這一會事 , 故推演出這一段話、作為早晚課誦一書的出處 .
另有一例、使我對上面的說話 , 增加信心的 , 由清朝皇帝對佛教的狂熱 , 所以皇宮內亦有皇帝私人的襌堂 , 皇帝的老師、自然是有份量的高僧 ,雍正皇帝非常佩服玉琳國師、同時用帝王的權威 , 取消漢月藏的三峯派、去承繼玉琳的宗派 . 在玉琳國師去世後、便尋覓他的嫡嗣 . 當時各寺院推舉高旻寺的天慧禪師紿皇帝 , 雍正自然不會輕信他、因此在接見的時候 , 便問天慧說 : 你如果是玉琳的嫡嗣、應該明白他宗旨的 . 天慧是天生一個癩痢頭、他於是摸摸自已的頭回答 : 我有癩痢頭在 . 雍正對他答覆不禁生疑 , 随即拔出身上佩劍、快速地按在天慧頸上說 : 割去你的癩痢頭時又怎樣 ? 天慧在這瞬刻威逼的情形下、不能回答 . 雍正說 : 我說的話是認真的、現在限你在七天內 , 给我答案 ; 你就在我宮內的禪堂想清楚它、如果說不出來 , 到時就人頭落地吧 ! 天慧只好在襌堂內找答案 , 每天都在禪堂裏靜坐和經行 , 到了第六天、心中急起來不遑靜坐 ; 經行時越行越快、像跑一樣 , 結果撞倒在柱下 ; 他豁然明白了 , 第七天便求見雍正 . 雍正一見到他 , 不待他開口便說 : 恭喜你已經明白國師宗旨了 . 此後高旻寺便規定襌堂內半坐半跑的制度 , 這方法真的能夠調適身心 , 對參禪是有一定幫助的 ; 不過現代禪堂的跑香 , 亦有少改變、能跑的跑在外圈、不能跑的跑在內圈 , 也可以說是方便中方便 ; 一般不清楚本末的、只知道在禪堂內、不是坐香便是跑香 , 更不知這方法也間接是清朝皇帝的傑作 .
現在再引述德星法師他在 “漢傳佛教的延續與衰落反思"中、說到“佛教早晚課誦儀規“ , 對佛教造成的現象 : 由於該書來歷不清楚 , 內容的偏頗、次第混亂、和水份極多 , 很難將人引導進入佛教裡 . 這本書的作用、似乎在維持漢傳佛寺院內的鐘鼓鳴響方面 , 那應該是功不可沒的 ; 但寺院鐘鼓鳴響 , 不等於正信佛教住世 , 有時反而給裝神弄鬼的外道、提供了表演的舞台 , 佛光山星雲法師 , 在他的回憶錄中、曾引用道源法師的話說 :`修行修行、都快把佛教修得沒有了 .'印順法師亦說過 :`現在的人常說要修行 , 其實只是將修行、當作懶惰的代名詞而已 .'古人亦曾說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漢傳佛教的延續和衰弱 ,都可以說是緣于“佛教早晚課誦儀規“這一本書 , 現在應該名正言順、對這本書進行反思和評價的時侯候了 .
俗語說 :`病從口入' , 我們每天都穿衣吃飯和睡眠 , 有人穿衣只為禦寒和遮羞、又有人只為時尚和講究名牌 .有人吃飯吃得身心健康、又有人吃飯吃出了疾病 . 有人睡眠心安理得 , 和睦恩愛、又有人睡眠同床異夢 ,反目成仇 . 生活中許多問題 , 看來很簡單 , 往往又是解決最困難的 .`早晚課誦儀規' , 在佛教中以訛傳訛 , 造就了一批又一批不皈依、不學戒、不修定慧 , 專以敲、打、唱、念為事業 , 四處游方 , 應赴經懺和度亡魂、諂媚護法的經懺門庭 .這種流弊已經積重難返了 , 現在要根除它消極的影响 , 就是正本清源 , 這不是一件簡單容易的事 . 這是佛門的大毒癌 , 造成今日佛教四眾、只會向殯儀館、火葬場跑 ; 專門給死人看守骨灰、牌位的大瘟床 . 佛教的新生 , 是應該從事新的日用功課讀誦入手的 . 過去的太虛法師 , 一生志在整理僧伽制度、到頭來也只有自認失敗 , 但願今日佛教中的大善知識、努力不懈吧 !
佛教今日也不是到了絕望階段 , 這又不必太悲觀的 ; 香港、台灣、泰國、乃至海外各地 , 都不乏其人 , 早已開始根據自己的師承特點、選編適合不同的早晚功課內容 ; 例如已故的海仁法師 , 他門下在二次世界大戰前 , 早期受業的弟子們、道場都是沒有焚燒冥鏹等漏習 . 而本人年少時 , 曾受業於比丘尼慈祥法師門下、研習佛教義學 , 她只鼓勵我以閱藏經為早晚課 ; 她自己和弟子們 , 辦理農場蜂場 , 自營生計 ; 同時將祖祠改為義學、親執教鞭 ; 幫助貧困鄉民、収養孤兒老人等 . 今日台灣的大寺院 , 他們在組織管理和教育弟子 , 都有目共睹的 ; 早晚功課、自然不一樣 , 這正是佛說法的`對治悉檀'原理 . 改變早晚課誦內容 , 並不算得是甚麼改革 , 而是真正的回歸到佛世時、真現實教育的原則 . 因為佛在世時、并沒有所謂早晚課誦 , 甚至連廟都沒有的 , 還有甚麼殿可上 ! 故此能夠革除早晚課是非常難能可貴 , 尤其是今日世界文明、文化普及、資訊發達快速 , 要提昇人類品格、道德、智慧、學問 , 是振興佛教的希望目的呵 !
Monday, November 16, 2009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