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November 16, 2009

“大英雄” 釋迦牟尼 盧榮章

“大英雄” 釋迦牟尼

當我們參觀佛教寺院的時候﹐見到最大的一座房屋﹐有一幅匾額掛在中門上﹐寫上大雄寶殿四個字﹐這就是紀念釋迦牟尼的殿堂。大雄就是大英雄的簡寫﹐佛為什麼 被稱為大英雄呢﹖英雄在一般人心目中﹐各有不同觀點的定義﹐但總不離開足智多謀、威武無敵、胸懷大志、為國為民、儆惡鋤奸、赤膽忠肝、義薄雲天、濟弱扶貧 等的一個雄糾糾丈夫吧。但目前佛殿上釋迦牟尼的塑像﹐慈祥的面孔、安詳的體態﹐在佛教中三千年來都肯定他是大英雄﹗我相信大家都想知道﹐佛被稱譽為大英雄 的原因。

釋迦牟尼出生就是一位太子﹐可是他出生的環境﹐就不是在皇宮﹐由於當年印度封建傳統的風俗﹐凡是婦女生產﹐都要回到娘家去的﹐因此在返家長途跋涉崎嶇的路 途﹐在微風細雨中一棵樹下﹐釋迦牟尼便早產了﹐她母親可能因此生病﹐折返皇宮後﹐很不幸過了一星期﹐便去世了。他的姨母代替了母親的撫養﹐父親後來也娶了 她做繼母﹐生育了一個同父異母的弟弟﹐因此﹐在佛的童年﹐內心是孤獨的﹐空虛的﹐他在皇室教育中成長﹐對政治、經濟、禮儀、哲學、宗教、文學、民生、武術 等學問﹐和體能訓練都是充實而且健康。在接受傳統的儀式灌頂後﹐便成為王位的未來繼承人﹐同時和天臂城公主結婚生子﹐更常常到外面體察民情﹐對國民生活、 軍事防衛力量等﹐都清楚明白。不過迦毗羅衛國﹐只是當時的一個小國﹐如果和版圖最大的摩揭提國相比﹐是萬分不及一的。在列強虎視耽耽的小國﹐是隨時有被吞 滅的危機。他常常回到宮中細想戰爭是罪惡的﹐一將功成萬骨枯﹐犧牲多少寶貴的生命﹗階級制度是不平等的﹐如果被列入不同種姓中﹐連子孫也要終身為奴為婢。 封建社會是沒有自由的﹐男女的界限﹐在不成文的規矩下﹐受到思想和言行的束縛。哲學是不現實的﹐那只是學者個人永遠不成事實的構思和理論。宗教是迷信的﹐ 假借鬼神名義﹐正面安立地區性的倫理道德標準﹐藉此控制人類行為思想﹐達到國家民族和諧統一。負面是對人類不能控制的自然災害﹐說是鬼神具有超人的特異功 能。說祂是創造宇宙萬有的主宰﹐乃至所有生命﹐除了信祂﹐就沒有其他的選擇﹐連人類的靈魂﹐也在不同的宗教下控制了。人心是難測的﹐各各性向不同﹐而且隨 著環境轉變﹐亂作一團。那麼自己一日登上王位﹐應該怎樣辦呢﹖誰能給與最好的忠告﹗他在百思不能得到一個圓滿解決辦法﹐於是希望轉變一個環境﹐好靜靜尋思 分析﹐或請教其他有道德學問、有成就的前輩﹐參考一些意見﹐也許會對自己有新的啟發。 這時的釋迦牟尼﹐還不到二十歲﹐他把自己的心聲﹐對父王說出來﹐國王很欣賞太子長遠的理想﹐這是他自己亦沒有考慮到那麼深遠﹐所以答應了請求﹐同時暗中派 遣五位資深的護衛﹐一路對太子保護﹐在需要時加以協助。於是在一個明月的深夜﹐他騎上一匹快馬﹐暫別多年恩愛的妻子和兒子﹐一直向前奔馳﹐直到遠遠離開了 國土﹐然后放棄了馬﹐改變了皇室標誌的服飾﹐穿上平民的衣服﹐開始新的生活。

用什麼形態生活呢﹖當時古老的印度﹐一般學者、哲學家和各宗教修習的人﹐

都是離群獨居或聚居﹐在遠離城市喧鬧環境的﹐而且為了專志學習和實踐﹐也沒有自己弄炊﹐每天清晨都捧著盛載食物的缽頭﹐和城市中貧苦無靠的乞丐一樣﹐向一 般人討飯充飢。當年社會有一個共同的風俗﹐習慣和樂意地幫助所有求乞不同的人﹐沒有慳吝。太子採取了同一的方法﹐先剃去長髮﹐在賢人聚居的樹林住下來﹐仔 細注意各人的言行﹐研究他們學習目的和成果。在艱苦的歲月中﹐他發現有兩位很有成就的﹐在實踐方面達到他們的理想目的﹐於是前往他依止的地方﹐嫌恭地向他 請教﹐首先講述了自己的心事﹐然後問到他修學的過程和目的﹐現在的成就又怎樣。這位為大眾尊稱他名號阿羅南仙人﹐回答說﹕你的志氣可嘉﹐我是自愧不如的﹐ 我修學的目的﹐是從苦惱人生中出離﹐身心永遠不再被生死繫縛﹐在不斷思想集中﹐身心次第超越世界的苦樂、乃至無邊際的意識形態﹐安止在空無邊處所的狀態中 ﹐我稱它是無所有處定﹐相信這是宇宙人生的究竟了﹐你如果要體驗我現在身心的狀態﹐就要專心用功修學﹐看看結果對你目的﹐能不能夠有幫助、和解決你的問 題。於是太子決定留下來﹐看看學習的成果怎樣。在三年艱苦的歲月中﹐連每天托缽乞食亦沒有去做﹐隨便在附近摘取一些可以進食的植物充飢﹐到底完成無所有處 定。他感到自己身心是快樂的﹐不過對世間各種問題、和人類生活影響是輕微的﹐因為你不能強迫每個人走你相同的路﹐就算走到﹐現實還是現實﹐亦不能保證這種 禪定境界是永恆的﹐他知道這條路已到了盡頭﹐於是告辭了仙了﹐打算再向另一位鬱陀仙人學習。 他走了漫長的路﹐才遇上鬱陀﹐同樣恭敬請教﹐陳述自己心事﹐乃至在阿羅南仙人處修學過程﹐目前的成就等。鬱陀回答說﹕你的理想是正確而偉大﹐我不知道我能 否幫助你成功。我修學的目的﹐是超越世上生死﹐永遠自由自在﹐而且亦可以影響他人的﹐在不斷的默想中﹐我已經超過空無邊際的宇宙環境﹐安止在不是意識能夠 達到、同時仍有微細意識﹐可以活動影響宇宙力量存在的境界中。我稱它非想非非想處定﹐相信這是宇宙萬有的根元了。你如果要體驗﹐我是歡迎參加的。太子心想 ﹐聽起來好像能對他人有幫助的﹐於是留下來﹐又再經歷三年艱苦的日子﹐日中只進食一麻子或麥子﹐身體羸瘦非常﹐不過精神意志很集中﹐還能捱得下去﹐結果境 界成就了。其他修學中的人﹐都祝賀他﹐但他發現影響力不是那麼偉大﹐對世間剛強橫蠻的人﹐不會有很大的幫助的﹐於是告別仙人﹐拖著孱弱疲倦不堪的身軀﹐到 恆河岸邊﹐洗滌多年身上的垢穢﹐他終於暈倒在岸邊﹐剛好牧牛的少女﹐趕著牛群經過﹐馬上拖他到樹下﹐取牛奶餵到他口裡﹐接著幾天都是一樣﹐太子結果醒過來 ﹐而且身體慢慢恢復力量﹐他很感謝牧牛少女的關懷和照顧﹐救回他的生命﹐於是告辭離去。 太子回到樹林中﹐內心非常痛楚﹐他不是後悔多年來的努力沒有成果﹐也不是因為割愛辭親後﹐弄到今日身體到這般田地傷感﹐他是沒有忘記世人現在和未來的苦楚 ﹐自己仍沒有力量幫助到他們而悲痛﹐在漫步到林中的菩提樹下﹐正想坐下來歇息﹐剛巧有一個牧童﹐帶著牛群回家﹐牛背上荷擔著許多晒乾的幸福草﹐牧童見到他 的情形﹐便取了一紮乾草﹐送給他作坐墊用。太子把幸福草鋪在菩提樹下﹐將還沒有完全康復的瘦弱的身軀﹐安坐在草上﹐不禁又想到現在的環境﹐是孤獨無援了。 因為這廣闊的地方﹐雖然有過千的修行人、學者、宗教家﹐他們同樣是迷途的羔羊﹐在樹林中找尋出路的。於是下定決心﹐不怕犧牲﹐誓願以自己的力量﹐去創造一 條康莊大道﹐讓世人都能平安走上去﹐於是不斷的禪修﹐定境亦漸次深入﹐由散亂心─集中心─身心統一─心境統一─染淨雙忘─心境俱泯時﹐一個月明星稀、接近 晨光第一線的時候﹐張開眼睛遠望﹐見到一顆快要隱沒的辰星﹐心中便清楚明白了﹐過去的一切問題﹐解決的層次和整套方案﹐可以說圓滿具足﹐他這時如釋重擔﹐ 回顧世間萬民的時候﹐不禁歡喜地說﹕太好了﹗太好了﹗原來世界所有的生命﹐都和我現在一樣﹐具足智慧和幸福的﹐可惜的是他們過於執著﹐日夜都在夢想﹐因而 枉受痛苦吧﹗

太子現在是佛﹐佛是一位對宇宙人生真現實、澈底大覺大悟的人﹐因此人們都稱他是覺者﹐覺和佛是同樣意義的。於是便立刻進行他整套教育的方案﹐佛教就是佛的 教育簡稱﹐他這時已經三十歲了﹐是英雄出少年﹐他接著的五十年﹐直到在婆羅樹下去世前一刻﹐仍沒有中止教育工作的﹐在記錄中﹐有三百多次工作坊推行﹐時間 長短不一﹐教育的宗旨﹐是將真實的宇宙人生本來真相說明﹐提倡慈愛﹐自由、平等理念。在成績方面﹕階級不平等制度、在佛展開真現實主義教育下﹐來學習的人 是沒有階級區分的﹐在同學中﹐以先後入學和情度安排﹐因此學長中﹐不少原是奴隸種姓的﹐但後學都一律要向長輩敬禮和請教﹐這就是四河入海﹐同一種咸味﹐四 姓出家﹐同名釋子四句話的來源﹐還有性別方面﹐不論男女老幼﹐貴賤賢愚﹐都任由他們自由選擇需要的學習﹐因此女性中﹐傑出的巾幗鬚眉﹐比男子毫不遜色。高 級的知識分子如哲學家等﹐一致認同佛教育的真實性和價值觀﹐不同宗教的領袖﹐經過佛詳細理性的分析﹐清楚鬼神和自然環境的力量﹐是不澈底的﹐只能增長個人 的執著和行動的偏激﹐結果是帶來人類最大的災害﹐在水乳融和、萬眾一心的情形下﹐當年全印度的大小國王﹐都施行仁政﹐化干戈為玉帛﹐成為一片清淨的人間國 土﹐這情形繼持了十個世紀。在佛入滅後數百年﹐阿育王朝和孔雀王朝﹐這兩代的皇帝﹐更將佛教向外拓展﹐遍傳佈東南亞、中亞細亞、中國各地。中國在佛紀一千 年﹐東漢時正式傳入﹐更發展二十個世紀﹐直到現在。佛的成功﹐不是局限一人一國﹐是遍及全人類的﹐更不會被時間空間限制﹐因此大英雄﹐是實至名歸的。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