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June 29, 2010

Page 31...35 of 91 義釋 | 五 生命之起源

Page 31...35 of 91 義釋 | 五 生命之起源

「生」,普通說的生存,對滅亡而言.生是生起,本來沒有而現在新 生,叫做生;生起了繼續存在,名為存.滅是毀滅,毀滅到最後的空無名亡.但生命之生,非生存滅亡之生,而是平常所說生活的生.生活與死相對,也就是平常所 說的生死的生;生與死對,活的名生;所謂生命,就是活的生.普通叫生活所需要的一切名生活,比如食衣住等;衣食等資養人的生活,所以叫做生活,是後來附加 上去的,而真正的生活,是對「死」而言的,這才是此處所講的生.
「命」,平常有命令,命運等的意義.此中所講的命,是佛典上所說的命根,壽命.普 通所講的生命,不限動物,亦可通於一切植物.佛學上講的命根,壽命,則單屬於動物的有情;有情,雖不限於我們所能見到的動物,以種種而言,實是動物的一 類.普通所講的生命,連植物也包括在內,一草一木都有死活,當其生活時都有繼續不斷的生命.命,可以說是一條一條的,如打死一牛或一馬.就說害了一條生 命.而此一條命,也正指「一個生活的繼續」而言.在這一草一木,也都有生活的繼續,所以也各有生命,且是個別一條一條的;此一枝草的命,非彼一枝草的命, 牛馬草木等這樣一條一條的生命,就是通常生命的意義.有生命的東西,要是給它斷掉了,就是死的.如一支枯草,一具死屍,一粒壞穀,都是沒有生命的.枯草雖 是死的,但枯乾的形體,尚同土塊一樣存在.因此,科學中說各種存在的東西,還沒有滅亡到空無時,都是有的;死的──無生命的,和有生活相續的,這就是死活 相對.死的無生命,活的有生命,亦即所謂生物與非生物;有生活繼續的名生物,無生活繼續的名非生物;土石磚瓦名非生物,草木禽獸名為生物.這都是從有生命 和無生命上分別的.但佛學上不作如此分類,只作有情與無情的劃分,要是有情才有生命.所以從生命的狹義上講,有情眾生──一切動物──才有生命.有覺知情 識才是充足的生命.花草樹木不能算是充足的生命.
現在,從一般人所講的生命說,包括一切動植物,凡有一條生命的東西,便是生物.而生物都有生命的 現象,如初有名生,長成名長,由衰而老,由老而死,生長老死為生物必經的過程.在此過程上,生命各成其種類,各能傳種續後,草木都有此種現象,故生物與非 生物,大有區別.因為生物都要生長,要維持生命,所以要常吸收養料,以免很快的老死.但生命的個體,到相當期間,一定不免老死,所以在生長力充足時,又從 個體的生命,傳同類的生命,像這種生物性,可以叫它做生命.
這生命的現象,生命的性能,它是怎樣起源的,現在就要研究到了.
二 科學說生命起源
科學對於宇宙間的一切事物,考究它的根本是什麼,用的是化學分化.因此大概認生物是其餘非生物組合起來的,經過化學分化之後,所存 下的原質,已經是非生物的東西了.比如我們講人,也可用化學分化,分化的結果,說它是十四種或十五種原質化合成的,這種說法,從如佛法講的地水火風四大和 合成的一樣.但分化之後的原質,已經不是生物了.科學家為要窮究原質的本來是什麼,進而分化成為分子,由分子分為原子,原子分為電子,電子算是最基本的 了.也有再研究把它分為能子,但還未獲得普遍的公認,暫且承認電子能夠成為非生物和動植物的基本原素.然科學要找出生命的起源,也就有了種種的困難,因為 生物固然可以分化,但用化分了的原質再化合有生命的生物,則不可能!由此說來,生命不可用非生命的物質化成,非生物的原質,不能與生物之生命作起源.因 此,科學對於生命的起源,就成了問題.
有研究生物學的人,根據生物來講,謂原質根本的電子�面有陰陽,吸收力,抵抗力等,在發生的作用上,只成功 了太陽,行星等,不能生起生命;所以這地球上的生物種子,也許是由別個世界崩毀時風吹來的.我們這個地球上有此種子,由少而多,就漸漸地生長發達成眾多生 物.這種起源說,等於沒有說!再追問一句,別個世界的生物種子,又是從何而來?因此,生命起源的問題,還是不能解決.
科學家解說生物是各種物質化合成的,就想以這些東西化合成為有生 命的生物,因而有很多煞費苦心的去努力研究.但結果,化合出來的東西,如蛋和香蕉,雖與真的蛋真的香蕉差不多,但也只能看看或吃吃,要它化合出來的蛋生小 雞,香蕉生芽,則不可能,仍只是死蛋死香蕉.所以科學家對於生命起源的問題,還是不能解決.
三 哲學說生命起源
自然哲學說生物與非生物的 分界,不過是就自然現象上的分類.但研究萬物原來的本質,就是用化學分化到原子,電子等,往下再分,結果也還同普通生物學上所謂的細胞,有人叫它做生元. 這自然哲學根據科學研究的結果,把生物上最簡單的東西──細胞擴充起來,以為化學分化出來的電子,還可說它有生命,因為電子有陰陽性,有生滅,故電子有生 命;能子也可以說它有生命,不過很隱微.平常認為分成種種原質的時候,已是非生命的東西,其實都還有隱微的生命,不過等級不同罷了.如達到適當巧妙的化 合,有生命的生物便構成出來.物質是永遠存在的,生命也是永遠存在的,這是根據科學上的自然哲學對於生命起源的說明.近人講的唯生論,即是出發於此,因為 一切皆有生,故是唯生的.而各種的生命,都可同物質是無窮盡的,到某種情形便發生某種的生命;即或關係條件不足,隱微的生命還是存在的.
還有根據 生物學來講的,如德國的杜里舒(Hans Driesch,1867──).他曾經來過中國.他認為一般生物的現象,非用化學的物質所能澈底說明.他主張生物都有生機──隱德來希 (Entelechy),這生機是非物質的,有了此種生機,便成為一種生物,要是沒有生機,則不能成為生物,所以單據化學的解說是不充足的.生機不是物質 而是精神的,但也不能與物質完全分開,恍如中國講的生氣,有生氣便有生命現象,無生氣便沒有生命現象.但生機究竟是什麼?還是難以解說.杜里舒,我從前在 德國會過,并且和他討論,他以為要有生機這樣東西乃有生物,但這生機是原來就有許多的,還是原來是一而後來才變成許多的,也不能決定的說明.大抵物質分化 之後,變成一個個的有生命的現象,進而有感覺,知識,思想,這只是一種假想的推論.由此來說,以生機化合物質,便成為生命的起源.
還有唯心論的哲 學,認為宇宙的本原,是精神的,心靈的.這種主張的派別很多,依法國柏格森(Henri Bergson,1895--)的解說,宇宙就是生命之流.這是活動的,永遠繼續不斷而極其緊張的生命之流,純是精神的,根本沒有物質;在鬆懈停頓的地 方,才產生物質現象,但還離不開生命精神的.到了人類,正是生命精神的表現,非生物不過是生命遺傳下來的散渣.無始無終永遠緊張的是生命,鬆懈散弛了便成 為非生物,也可以說在緊張不同上有生物的來源,從宇宙偉大的精神生命上分化出來.中國古來的學術,如易經講到生生之謂易;生生不息,就是宇宙的本體.從這 點說,似乎也近於生機或生命流的說法.
四 宗教說生命起源
有許多宗教,不能說出生命的起源,尤其是多神教.能夠講出幾分道理的,只有一神 教──印度梵天教,和基督教等.他們認為宇宙萬物的根本都是起源於神,一切的起源完全以神為根本.總之,宇宙間只有一個無始無終大無不包的神,能夠創造一 切生命.說得比較明顯的,要算基督教的舊約,說神造世界萬物,第一天造日月星辰,至第六天最後造成人,第七天他便休息了.如此生物之有生命,乃起源於神. 尤其是人類,他們說生物唯有生,沒有靈,人之有靈更是起源於神.這種說法,若反問一句:宇宙一切都起源於神,神的本身又起源於誰?還是不能解答.
這 樣看來,生命的起源,科學的說明既多困難,哲學所說若是根據科學,科學的問題未得解決,哲學也是不能解決.宇宙生命流,隱德來希,其本身也還與「神」一 樣,不能給予澈底的說明.
五 佛法對於生命之說明
甲 法界眾生無始終
要是從法界的眾生來講,推求它本來的 究竟性,一切事事物物乃至人生的體性,
沒有個別的自性可得.因此,說它有始有終,有一有多,都不可說.并不是有這樣的問題而故意的避開不論,它本 來就沒有這樣的問題,所以也就根本沒有可說.要是從因緣生滅上講,法界眾生都是無始無終,一切無情的事物和一切有情的生命,在因緣離合的變化上流轉,無始 無終;一切有情的生命,變來變去,總是永遠的相續不斷.因此,一切法界諸法,因緣生滅無始無終;一切有情生命.業果相續,無始無終.一切既是無始無終,也 就無所謂起源.佛在仁王護國般若經上說:『若有說言,三界外別有眾生新起者,即是外道大有經說』.這很可為這種意思的說明.
乙 世界眾生可說起源
就 一個世界上的眾生講,可以說有起源.世界又分大千世界和小千世界,如大千世界壞了,經過壞空到了成劫,在世界起源的次第上,天是最初而有,可以說是生命的 起源.頂明顯的就是小千世界中的一個小世界,即大梵天所範圍的世界,這世界經過火災的燒壞,到了成劫,最先生成的就是大梵天的器界和大梵天身;大梵天的生 命,可以說是這個世界生命的起源.因為這個小世界最初是大梵天先產生,復由世界共業與各別業力的繼續生起,漸漸就有梵輔天,梵眾天,乃至人間.而大梵天見 了在它以後生起的一切,便說是它所生;後來一切也因見它生得早些,也都認為是它所生;大梵是父,餘皆是子,由此就發生了父子的關係.這樣看來,以「神」為 生命的起源,可以說是從大梵天的觀念產生.從佛法來說,這種觀念根本就是錯誤.因為世界一切的生起,一是共同的業報,一是各別的業報,由這兩種業力總於一 處,就生起了世界的一切.不過先後次第的不同,并不是從大梵天所生;連大梵天本身也都是業報所生.但在業報的事實上,確有大梵天是最初先生,有了這樣的事 實,就使一般宗教生起錯誤的觀念,以為一切都是從大梵天所生.其實,有情各隨業報而生,就是一切事物的生起,也都是有情共業的依報,并不是大梵天所生的. 然若就一個世界來說,可以說大梵天是生命的起源.
丙 有情一期業報可說起源
就一個有情的一期業報,可說生命的起源.佛法說有四有,即本 有,死有,中有,生有.由中有入胎,得到生有,構成一期業報的開始.有的經說,最初入胎的心識,成為有生的生命起源,也是就一期業報上講.這最初受生的心 識,就是業識;這業識,以唯識學來講,就是阿賴耶識,這就是一期生命的起源.例如十二緣起中無明行識的識,就是一期生命的起源;唯識學就是專指阿賴耶識中 的種子,也即最初去受胎的識.有情受一期業報,得一條生命,生命的起源,可以說就是業識.
附帶還有個問題,就是前面提到的四有,當生有的開始,後 來名本有;生命斷了名死有;都在一條生命上.其死與生的中間所夾的中有,還是另一條生命呢?還是附屬於前後生命?這�很有問題.有的說中有是屬於後有的, 若是屬於後一期業報,與前所說一期業報的開始是業識不合;假使中有屬於後有,受生業識之前,豈不是沒有中有?那末,後一期的生命,應開始於死了以後的中 有.但常途說十二緣起,都說無明與行是屬過去,識是現生投胎的最初,一期生命的開始若是中有,則與此不相合;而且也不是整個的中有入胎;要說中有完全附屬 於後一條生命,很講不通.若把它附屬於前一條生命,則前一條生命既死便已斷了,猶帶有中有這個尾巴,也講不通.這樣看來,中有只可以說它是兩個業報過渡期 間的另一期的生命.這樣來確定的講,一期生命起源於最初投胎的識,於事於教都很相合.中有只可說它是另外一個生命,是為後一期生命作預備的另一期生命. (心月記)(見海刊二十四卷十一期)
三世因果

───十二年正月在宜昌商會講───
佛出世的因緣,是為 的甚麼?因為佛是覺的,人是迷的.人既是迷的,所以人就要受一切煩惱生死的苦.佛本大慈悲心,乘大願力降生於中印度為國王太子,享受人間尊榮富貴五欲的快 樂,隨即拋棄人間富貴尊榮去修行,以至於證果成佛.佛在當時現身,因為要覺悟人的迷,所以現身作個模範,使人曉得了卻一切煩惱生死的苦.既是要覺悟人了卻 一切煩惱生死的苦,所以隨順人的語言文字,依人類種種差別病而說種種方便救人的法.這佛說覺悟迷妄的法,就名佛法.依佛法推究,人不能夠了卻一切煩惱生死 的苦,是由於不明白佛說三世因果的緣故;今天略將世人謬解因果的與佛所說的因果,兩相比較說明之.
世人因為是迷的,所以對於佛說的因果就茫昧不 知:或者說沒有因果;或者憑著意識的理想去推測,謂大地山河是自然變化而有的,謂人是由祖傳父父傳子而來的;又或謂大地山河及人是有創造者的,所以人同萬 物都是另有個主宰的.由上種種謬解妄見,發出種種言論,世人被這種種言論所惑,就有不信因果的:謂人在父母未生以前沒有甚麼,至於百年生死以後也沒有甚 麼,這種斷見一生,就要任意妄為,不怕因果報應.也有迷信神教的:謂人作了善,神就默佑,使得享受愛的果;人作了惡,神就譴責,使得享受非愛的果.統觀以 上種種說法,不是屬於無因果派,就是屬於謬解因果派,這兩派皆足以使人生一種僥倖心,以為作了惡可以倖免的.那曉得昧於佛說的因果,就要墮落因果報應,不 能夠免卻生死的苦.若明白佛說三世因果的道理,曉得人生不是突然而生的,死也不是就可以了的.因為人身是地水火風四大假和合而成,人到死的時候,四大假和 合身雖死,而業識實在沒有死.明白這個業識的道理,那佛說三世因果的道理,也就容易明白了.何以故?因為人生已前,有生不止前一世乃至於無始,死後也不是 可以了的,乃至於盡未來際也沒有止息的時候.這無始終,無內外的業識,就是從無始以來自家所作善惡業力,積集而成業識.善的業強於惡的業,則善業先成熟而 感受善果;惡業強於善業,則惡業先成熟而感受惡果.因為有善惡種種大小多少差別,所以就感受貧富,貴賤,賢愚種種的差別,所以古德云:『欲知前世因,今生 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平常人迷於佛說的三世因果,看見罪大惡極的人,偏偏的是富貴雙全兒孫滿堂;看見為善不倦的人,偏偏的是無兒無女,受那 貧賤的苦:報應相左,遂謂沒有因果,這是由於不明白業識受生的緣故.這業識受生有因緣:業識為因,父母為緣,合緣與因而成人身.今假定有人作種種善業,這 業因屬於善,當然要結善果;然必要假父母兩業緣,又須此父母有應得這個造善因受善果的兒子報應,然後纔能夠藉此父母兩業緣而受生.具這三種業的因緣,就謂 之同業所感.業識猶如穀種,父母兩業緣猶如土水日光人工等,因緣具足而後可以發芽結穀.善惡果報,由善惡業因而成,猶如種豆得豆,種瓜得瓜,這種因果是毫 釐不爽的.世人不明白佛說因果的道理,猶如不明白長江源流的人.今假定長江向東而流,中間被山所阻,折而由北向南,南岸是平原,平原上的人就說長江源頭從 山而起,至平原而止.像這種斷見,人是知道錯的.而不明白業識相續不斷與業識受生的理,那因果的理就不能夠明白,也與平原之人觀察長江的錯謬一樣.
我 們若能夠真實明白三世因果,試問有人欲受惡果報應否?所以種善因得善果,種淨因得淨果,乃至成佛,都是由於自己一念.依佛所說而行,世間惡人尚敢為惡否? 故佛教昌行的時候,人人都是明白三世因果的道理,人人都是向善而行,小之可以成為自修之正人君子,大之自覺覺他化社會為良善,化世界為太平,轉五濁而為七 寶,皆由於此.古德云:『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能夠止息諸惡,奉行眾善,就能夠自淨其意,這就是諸佛所說的教法.以上,不過將世人 與佛說因果略為比較而已.(陳妄清記)(見海刊四卷三期)
(附註) 原題「太虛法師在宜昌商會之演講」,今改題.


救世覺人之佛法
───十五年九月在星加坡維多利亞紀念堂 講───
一 佛是為救世人而求得正覺者
二 正覺是明徹人生世間真相的
甲 緣起無盡
乙 性空無礙
三 解悟人生世間真相之成果
甲 緣起無盡故得人生之真價
乙 性空無礙故離世間之苦厄
四 佛法能覺世救人
維多利亞是英國有名一 女王,當日曾致英國強盛,使英國國旗飄揚於世界;今在星洲之維多利亞紀念堂與諸君講演,或為佛法昌明於大地之兆!想諸君皆有此同感也.茲拈出「救世覺人之 佛法」講之.
一 佛是為救世人而求得正覺者
云何為佛?梵語佛陀,英語buddha,華譯為正覺者.佛之一字,乃是公有名詞,非一人所獨 有,故過去現在未來,十方一切之得正覺者,均稱之為佛.惟此處所講之佛,則專以釋迦牟尼為依據,蓋吾人現在得聞之佛法,實由釋迦牟尼遺傳下來也.云何為正 覺者?有真正明確的大覺悟之人,稱曰正覺者,是即佛也.佛之正覺,
何以知為救世人而求得耶?請舉釋迦佛為救世人捨國修道之動機以說明之,有二: 一,曾因親歷戰爭及睹蟲魚鳥等亙相吞殘之慘,由悲痛而起救世之思想.二,曾因見世人雖極富貴,終苦於老病死之逼迫,由悲痛而起救世之思想,再從釋迦佛求得 正覺之事例以說明之,有四:一,看破塵世榮利情愛而捨國求道;二,學歷天神外道諸教而捨邪自修;三,孤處深山,苦行禪定,未能得其正覺而轉趨積極的修持; 四,受食後,樹下端坐降魔得成正覺.
上僅就釋迦牟尼佛之歷史方面觀察,知佛是為普救世人而求正覺者.再從世界宗教學術各方面以觀察佛之地位,更可 以見佛之偉大精神也.一,佛非多神教的神,亦非一神教的神.世界宗教,大概分多神教──如道教,一神教──如基督教,或無神教等.佛是全宇宙之正覺者,故 非俗人向之求福避禍之多神教的神,亦非創造主宰宇宙萬有之一神教的神.二,佛非冷酷的厭世者,亦非熱中的迷世者.佛極富於同情心,以一般人之苦樂為苦樂, 積極的熱心救世者,故非冷酷厭世;又不熱中於榮華富貴,乃是求正覺而得之者,故非迷戀塵世者.三,佛非宗教家,而亦為宗教家.凡宗教家必須崇拜一種神,以 為一般人之信仰,佛不立一種神以令人信,故非宗教.然佛亦出其悟得之真理以立人之信仰,故亦宗教家.四,佛非教育家,亦為教育家.凡教育家必有種種學科課 程以為教導之標準,佛則並不以何種學科書本教授人,故非教育家.然憑其正覺大悲以隨機化導,故亦教育家.五,佛非哲學家,而亦為哲學家.凡哲學家必以其理 智所推測之某種條件為真理,佛則不馳其理智以創立學理,故非哲學家.然憑其正覺大悲而為諸學者闡幽析微,故亦哲學家.六,佛非科學家,而亦為科學家.凡科 學家必精研物理,以為人中資生之用,佛則不專究一門求致物用,故非科學家.然憑其正覺大悲而隨諸問者說明各種事情,皆合科學,故亦科學家.七,佛為證真 者,而亦是應俗者.佛雖是實證真理者,而無執著故�隨順俗情以為說法.八,佛為實行者,而亦是理論者.佛之為佛,皆由其親身實行之成就.然成佛後,日為人 說.........

The Society for Buddhist Education for Modern Time 佛教現代教育學會

↑ Grab this Headline Animator


http://revtwt.com/index.php?id=67984

Posted via email from Buddhaway.net's posterous